因此,家宴进行到半截,大家都被安若王鼓励了士气和信心,家宴气氛渐渐热烈高涨起来,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安若王的「思路」,展望起他们「拿回」皇位后的美好生活,只差没有提前跪倒,山呼万岁了。
相对于儿孙们的情绪高涨,安若王爷的情绪倒显得有些过于平静,他拉着儿子们的手,笑道:“子云:六十而耳顺。我呀,终于到了耳顺的年纪了,能看见你们一个个都还活着,都活得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便知足了。”
虽然气氛热烈,但还要准备明天的大事,大家吃喝都很克制,家宴没进行多久便散了,大家情绪高昂地各就各位,为明天的事儿卯足了劲。
楚英睿把老爷子送回他自己的寝殿,召来侍妾和丫鬟,看着她们熟练妥帖地伺候着老爷子洗漱更衣之后,方要退下,老王爷说道:“老二,这个家,将来得靠你了。唉,以后,还得辛苦委屈你。”
楚英睿赶紧安慰道:“父王春秋正盛,无须说这些丧气话。”相比已经驾崩的靖宁帝,和快要不行了的乐章帝,安若王的身体简直比他们好太多了,如果保养得宜,还能再活好些年。
安若王挥了挥手,叫儿子退下,又朝儿子的背影说道:“那柴时倾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你要好好待他。”
听见安若王提到柴时倾,楚英睿立即返身退了回来,抓住机会问道:“他到底跟父王说了什么?”才令他父王临时决定举办一场家宴?又令他父王对儿孙们日后出仕入相充满了信心?
安若王已经在侍妾的扶持下,慢慢躺到床上去了,见儿子又退回来问他这个问题,无力地挥了挥手:“你只听我的话,好好待他便是。我要歇了,你退下吧。”
到底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安若王的语气听上去满是疲惫。楚英睿不敢打扰了父王的休息,只得再次躬身退出。
当夜,刚过五更,侍候安若王的待妾尖声惊叫道:“快来人呀,王爷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