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页

何以安山河 毕毕大人 1489 字 2022-10-16

裴星元之前走过潼关,对凌安之如何出栈道忧心忡忡:“情儿,潼关一山高似一山,有好几道门户,山比云彩还高,长巷坂狭窄的只容几人通过,长兵器都施展不开,凌安之是如何出关呢?”

余情隔着重重大山向西望去,潼关如此险要,估计凌安之要亲自冲锋了:“他不会告诉我如何出关的,星元哥哥,今晚还是要抓紧休息,之后想想如何里应外合吧。”

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本朝开国年间,突厥大军曾经攻下过潼关,伤亡六万人,楚军仅死亡八百人。

而现如今凌安之就算是加上山东驻军两万人,也不过总计二十七万之数,可潼关守军八万人据守天险,即便是扔下十万条人命,也是元气大伤。

看裴星元骤然严肃起来的脸庞,余情有些疑问一直想问:“星元哥哥,你家世清高,年纪轻轻就已经即是巡抚又是提督,还领导了御林军,颖悟绝伦,什么时候也不缺自保的本事。可去年救下凌安之和翼王,肯定不单单是因为女人的缘故,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听余情好奇的问起他的内心世界,他双目敛住,开始回想。他自小读书,最使他心潮澎湃的便是两位名臣,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给他格局和目标;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给他方向和方法。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像这些雄心壮志和当下的朝堂、世俗、做官、欲望全相悖,就那么和现实背道而驰,不仅无法流芳千古,好像还难以明哲保身,好像一过了二十五六岁,以为自己心底那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气概已经消耗殆尽了。

直到后来,他碰到了翼王许康轶,有包容四海,抚育万民的气魄和襟怀,无论何等荣辱和境遇,好像均不影响他做事;再有一个情敌凌安之,才华横溢,却自打从军那天起便打算献身河山;他发现世间真的有这样的人,心有所动,只不过理性不让他那么做罢了。

可后来余情午夜宁可生不如死的来自荐枕席,即保他的情敌,又保国之屏障,爱重之奋不顾身让他动容;为什么选他不选我呢?即使余情心有所属,也不影响激起了他书生的那些血性,也想以自己的方式,走不落窠臼的一生。——男儿怎可把蝇营狗苟玩弄心术作为追求?建功立业、造福一方才是正道。

裴星元神色微动,晃了下神,目光灼灼的少见的流露出攻击性来,半晌才看了她一眼:“我明天送你回太原。”

余情看裴星元的神情,就知道裴星元没打算细细说心路历程,她对是否回太原的问题早有准备:“不用,我先随军,到时候自己去洛阳就可以。”

这一夜,裴星元纵使闭眼也一夜未眠,脑海中飞速旋转,计算如何才能最多的吸引潼关守军火力、如何最大限度的接应关内的安西军。

裴星元行军三日,先和田长峰与陈恒月一路会合,之后连夜暗暗的埋伏在了潼关城外,三军俱换上西北社稷军的军装。

裴星元任山东提督已经近十年,与三军将士早已经融为一体,入夜二更天,终于听到了前来会合的社稷军整肃的马蹄声。

——就是现在。

社稷军分为五队,三路正面对敌,步兵开炮、骑兵冲撞,全军携带长短两种兵器,长兵器攻城时使用,短兵器入关时使用。

两路步兵埋伏在两翼,趁关下混乱要在陈恒月和宇文庭的带领下,由禁沟潜入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