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联名信署名,就算有人愿意签在第一个位置,剩下的人也巴不得画个圆圈,看不出谁前谁后。
尤其她在徐令则心里的分量那么重,就算为了防止被秋后算账,聪明的人都不会站出来。
果然不出她所料,话音落下后过了足有半盏茶的功夫,还是没有人站出来,老王爷的脸色有些难看。
顾希音转而看向他,慢条斯理的道:“看起来,他们也并不像老王爷一样,对本宫恨之入骨呢!”
老王爷恼怒,开始点名,“鲁郡王,你说说。”
鲁郡王在人群中都没有站出来,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方言道:“俺,俺就是回京祭祖,关俺什么事嘞!这要是没事,俺要回去的。”
顾希音听见这声音顿时乐不可支,原来是个不在京城的郡王。
她笑盈盈地开口:“鲁郡王既然不想节外生枝,今日为什么又随着他们一起来给本宫上眼药?”
鲁郡王三十多岁,身体微胖,看起来憨厚,实际是个很精明的。
听到顾希音的话,他立刻委屈上了:“回娘娘,俺也不愿意来。可是怕老王爷手里的尚方宝剑。”
都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可是大家都是吃皇家这碗饭的,尤其是旁支,为了吃得更好,总有些打擦边球的行为。
比如说在田地上做点手脚,百顷的良田,手抖一抖,多给自己划个十顷八顷,谁会那么较真?
再比如说,旧历祭祀一次要花上千两银子;大家手头都紧张,很多就跟着新规矩,五百两银子就够用了……
诸如此类不算大奸大恶之事,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但是要是真较真起来,恐怕谁也跑不了。
鲁郡王来是来了,但是被老王爷当软柿子第一个被捏,心里就很不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