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人命,那粮官也被吓到,粮食也不敢拉了。总之收粮税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粮官便决定把甜杆儿村放在最后来收,过几日再来,忙不迭的跑了。
王威此番前来,便是要找吴三桩要个说法的。
吴三桩说米收下来什么样送去赵家就什么样,他是不信的:那粮官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他却在高中历史书上见到过。
好米换银钱自用,劣米交租,贷完官而田主病。这本就是佃户的手段,明朝后期这种事“渐以成风”。
只是到了他们这里,“病”的不是田主,而是村长,便有些微妙了。
就算不是吴三桩干的,瞧吴高树这个村长心虚的模样,吴三桩也必然知道内情。
吴高树有点犹豫,他是挺同情王大伟的,也知道吴三桩这事儿办的不地道。可是吴三桩是他村子里的人,他必须护着,否则以后谁会服个胳膊肘向外拐的村长?
便道:“三桩不在村里,去他婆娘外家了,你来的不巧。”吴高树使了个眼色,旁边立刻有机灵的村民丢了农具往村里跑,想来是去给吴三桩报信儿去了。
吴高树又道:“你家里的事儿我们村人也很同情,不过你还是多问问你们村的赵石头吧。”言下之意,你管好你们村的人就行了,我们村的人不归你管。
王威点了点头。
吴高树松了口气,他就知道,自己强硬一些,面前这个小子便没法子了,否则他们王家也不能被那一村人按着吸血那么多年。
却不想王威朗声道:“那我作为甜杆儿村的村长,也代表我们村,跟您说一下:以后我们村的田,就不佃给吴家庄了。”说完这话,王威转身就走。
吴高树惊呆了,他身边吴家庄的人也惊呆了。连跑去通知吴三桩的人都停下了脚步。
“你等等!这,这不合适吧!”吴高树又惊又急,还有些愤怒和难以置信:“咱们两村交好多年,你们村那下等薄田我们养了这么多年给养成肥田,你说不佃就不佃了?!”
王威从怀里掏出一摞契纸来扬了扬:“我看了一眼,这佃田的契一年一签,今年秋收正好到期。就是上衙门去说,也没有必须佃给你们村的理,况且,”王威目光微冷的看向那个通风报信的村民:“两村交好数十年,吴家庄的人背信弃义不实诚,村长袒护恶人不作为。这样污糟的村子,我们凭什么还佃给你?”
古人最重名声,被王威这样随口就扣上了“背信弃义不实诚”“袒护恶人”“全村污糟”,以后他们村的汉子还怎么说亲,姑娘小哥儿还怎么嫁人,他们村可不是甜杆儿村那群光脚不怕穿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