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家落在一处,则可以先落女子和小哥儿的户籍,便可躲避徭役了。
然而,难民们稍一思索,竟无一例外的选择了自立门户。
王壮山苦笑道:“且不说现在我们和村民们已经有了些矛盾……若是归为一户,他们也肯定会让我们出户籍税的钱,甚至顶替他们去服徭役。”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他们已经看出来这些村民们又懒又贪的性子了。
反正也逃不掉,干脆谁都别想逃懒,一起交税服役算了。就当为朝廷做贡献了——难民们坏心眼的想。
王大伟看在眼里,却也并没有阻止。其实他也是这般想的,村民们太懒了,想要带动村子的风气,不能只靠难民们单方面的努力,也得抽着他们干活儿。那些村民敢跟他这个村长耍赖,面对朝廷和官兵却一个个胆小的像鹌鹑。
让他们服徭役去,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
不过为了躲避徭役,大部分人家还是选择让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十五一下的孩子落户。他们能一路逃难至此,都是极亲的亲人,并不在意谁先谁后。只是逃难之路艰难,老人和孩子的数量并不多,一大部分人家仍然是壮劳力落了户。
即便王大伟半点后门没开,严格的每家只给一个人落了户,这些难民还是开心的不得了,当即就讨论起要上哪儿开荒去,要开多大的菜园子。
王大伟也很鼓励他们这样的行径:“新开的荒地头三年不用交税,趁着十月前能开多少是多少。”
朝廷鼓励开荒,是有政策的。不过懒汉村附近也并没有什么荒地了,只有一些山地和坡地,不然吴家庄的人早就下手了。
荒地的收成也不会太好就是了。上等田一季能收三石粮食,中等田两石,下等田一石。而荒地头一年能收六斗就不错了。
加上懒汉村人口不多,又穷又懒没人养牲口,也积不下来肥,想开荒养地还挺困难的。
不过日后若是熬糖,甘蔗渣倒也可以沤肥,王大伟思索着。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为了早日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就是烧些草木灰来沤地,也要努力开荒肥田!
王大伟帮他们登记好,又把新媳妇们叫进来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