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一下安静。
卫戍从不会客气,淡笑回应:
“不会有调令了。”
陶县令顿时灰败,姜瓷此刻才明白,陶县令竟是指望卫戍升迁。她知道卫戍有钱有本事,却不知卫戍竟这样有本事。他到底还顾着陶嬷嬷,转头对她笑:
“嬷嬷的庶孙倒与我有些投缘,他要愿意,叫他去盛京找我。”
陶嬷嬷母子顿时缓和,陶夫人却变了脸:
“他是什么东西?凭他也配去盛京?要去也该是我春儿去!卫小郎!我婆母奶大你娘,又照看你到十二岁,你报恩便是这样报的?不给你奶舅舅升官还抬举个卑贱庶子折辱我们?”
卫戍笑容不减,笑着看向陶夫人。
“多嘴。”
陶嬷嬷一巴掌打在陶夫人脸上,气的咳嗽不已。陶县令这才慌张请罪,陶夫人说的也是他不敢说出口的心里话。
“孽障!当初穷的卖身,郎君抬举免我自称老奴!你们就忘了本!当初姑娘殁了,我要不留在卫家,哪来的银钱养活你们?便是如今身家都是郎君赏的!倒娇纵出了咬他的狗!”
陶嬷嬷歇斯底里,陶县令虽连连请罪,眼底却并没认同。
“芸姑,郎君成亲老身高兴,阿冬既与郎君投缘,便叫阿冬来陪郎君饮酒,也高兴高兴!把那些个不相干的都撵走!”
陶嬷嬷捣着松木拐杖,陶县令夫妻悻悻走了。陶嬷嬷还为姜瓷备了一份嫁妆,礼单豪奢,姜瓷推拒,卫戍却叫她收下。
少时,来了个与卫戍年岁相当的青年,古铜肌肤浓眉大眼甚是结实,甚至笑起竟有梨涡,凭白添了几分羞涩,倒是个爽朗性情,没几句便与卫戍说笑起来。一同吃过晚饭,似还不尽兴,二人相携去往酒楼,卫戍交代今夜宿在陶家别院,姜瓷便也留下了。
卫戍走后陶嬷嬷笑容渐收,竟添了几许萧瑟苍老,良久,叹息一声,屏退左右,只叫姜瓷陪在内室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