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

在过往的几年里,大禹国连年征战,天灾不断,边塞三洲随时有被入侵的风险,这导致了大禹国的人口分布极度不均衡,大量人口集中在腹地,腹地几州地价极高,其余州郡耕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一年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普查之后,老丞相按照他心中的图景开始迁徙百姓,举国人口开始大范围的迁徙。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口的迁徙对朝堂和百姓都是双赢的结局,但从短期来看,这就是滔天的罪业。

我不否认老丞相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的心情,但对于百姓来说,他并非慈母而是严父。

从我的手下送上来的记录,从九王爷口中不时的抱怨,我就算身居京城,也能想象那些百姓的惨状。

地方官员受到上级的指令,纷纷下乡,按照名册将百姓编成队伍,百姓们抛弃的故乡的土地和居所,在押解人的严厉看管中,他们背着重物,被绳子捆着,不论严寒酷暑,向着不知名的前方行进着。一路上,或许会有老人倒下,或许会有小儿得病,但队伍不会因此停下,官吏就地焚烧尸体,连立碑的机会都不给。

在我都察院中,有关季老丞相及其党羽的罪证不断累计着,数量惊人,只不过,主子心思难测,他既不让我销毁,也不让我使用。

季老丞相现在就是个骑虎难下者,他不能停步,一旦他停步,地主势力立刻会反扑,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骑下去。

令我意外的是,明面上与老丞相处处作对的徐玉阙,私底下对老丞相的种种行径颇为赞扬。

“有格局的大人物。”

徐玉阙这样赞扬他的政敌,神色中满是向往。

老丞相驱使着官僚机构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行进着,为了使得我们这些惯会偷懒的官员行动起来,老丞相一面举着鞭子趋使着我们,一边给我们明晃晃的甜头。

无比厌恶贪腐的老丞相准许地方官员“刮地皮”,也就是准许官员从官府的税收之中截留一小部分金钱,官员所在的地方发展得越快越好,官员们能够截留的金钱越多。

这一政策显著促进了官员们的干劲,也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不断地进入朝堂。但这一政策的弊病也是一望而知的——贪腐,截留的这部分钱可操作性太大了,为了利益和晋升机会,官员们瞒报作伪的动力是很强的。

“刮地皮”是官员们源动力之一,可若放着不管又会出大事,老丞相想出了一个奇招——“抽查”。都察院每年都会抽出几个郡县,彻查郡县的各种公文,一旦发现贪污数额巨大,斩立决。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抽查”是个令人头疼的东西,因为我们都察院“抽查”的月份不定,数目不定,郡县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