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觉得圣上这句可堪大用,不是虚夸,因陶益靑本就优秀,与晋王知交甚重,再有景隆帝赏识,再得爵位直接袭承,未来可观。
景隆帝此时,也想给个痛快,把这爵位给了陶益靑,“但是,陶光启是养外室,还是娶平妻,这事老夫人和惠安乡君最好查验清楚了。”
这两件事的性质还是不同,前者自然是更为严重。
“是,”邵氏忙应下,“不管是哪一个,老身都想求圣上饶他留京。”
事实上,就算先留住了陶光启的官位,可他已经得了圣上的嫌,随便一个名头下去,都能让他丢官,想到这里,邵氏便道:“老身回去,便叫他以身体不适为由,主动辞官。”如此也算是给他留了一点儿的颜面。虽然微乎其微。
景隆帝点点头,“不论这两种哪一个,他都触犯了礼法律法,身不正,德不足,不堪其位。”
“朕已明确下旨,不许娶平妻,更不许以妾做主母,他这便是知法而触犯律法,既然陶光启这个承宁伯不称职,蓄意以外室子充作嫡子,有混乱嫡庶之嫌,又数年拖延世子之位不与嫡长子请封。嫡长子陶益靑能力出众,才华卓越,可堪可用。今经老夫人与惠安乡君陈情,令薅夺陶光启伯爵头衔,传爵与嫡长子陶益靑,以正嫡庶有别长幼有序之礼法。”
虽然这是景隆帝此时口头宣说,但后面便会有中书舍人酝酿笔墨,按照这个旨意拟定圣旨,经圣上审核印章后往伯府宣旨了。
按照规制,爵位传承顺序,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子,无嫡立庶长。
便是伯侯公府想不按规制请封世子袭爵,请封书递上去,经查不合理,也会被驳回。
景隆帝不过是直接下了旨意,让承宁伯府爵位更迭。
拟旨的中书舍人从头听到尾,都觉得陶光启自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