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还是官员们带着士兵,联合神卫们帮忙镇压下来,杀了好一批人才消停,大多数知情的平民被解决掉了。扫尾工作时,严禁任何平民提起此事的任何一个字,凡是有人议论探讨,便就地格杀,积极举报者重重有赏,久而久之也没人敢说了。

这些年过去,经历当初腥风血雨的平民要么已经死去,要么也垂垂老矣,下一代几乎无人知晓那时候发生了什么。

那一代的官员和山神教的大祭司商议,将“圣女”这个职称改为“神女”,好歹安全些,虽然她们具体要做的事没有任何改变。

对外的理由是为了避讳“救国圣女”,唔,也算说得过去,毕竟大概再也不会有哪个“圣女”能比过“救国圣女”的丰功伟绩了,从此,山神教的“圣女”成了“神女”,这称呼仍然很有逼格。

博塔科里检查完祭品单子,喊来亲近的神卫队长(这是他的儿子之一),语态缓慢悠长地说道:“今年的收获是不是有点少?看来有些人非常不虔诚啊。”

神卫队长立刻会意,积极回道:“这么稀少寒酸的祭品,恐怕不会让山神大人满意,是否要再征收一遍祭品?”

“嗯,确实该如此,不过考虑到信众们也有各自的艰难,按着这单子上的数量,只再征收五成吧。”

“您真是太仁慈了!”神卫队长低头遵从,很快便出去召集人手,要到各个村庄重新征收祭品了。

能当上大祭司的人,必然不会太过无脑,博塔科里就自认自己挺有智慧的,他不会一味剥削平民,不然让平民们都死完了,以后还有谁来上供呢?每年计算着祭品和赋税的单子,研究平民们上供的极限,刚好能卡在不至于让他们饿死的程度,这是博塔科里相当自得的一件事,而且他又不是每年都加收祭品,总要给平民缓口气。

除此以外,他手底下还有个副业,一支贩卖奴隶的商队,专门“扶助”贫困人家,如果有谁家实在交不出赋税和祭品,他就派人去借钱给他们凑数,利息“很低”。当然,平民们是不会知道商队的真正主人就是他。

还不上钱的平民,家里随便出几个孩子还债就好。平民这点很厉害,哪怕他们几乎创造不出太多价值,也能生育出很多孩子。虽然平民之家生这么多孩子是想要更多的生产力,来帮助家里种地,但养不大也没用,不是吗?刚好能拿来贩卖,别说,还挺有赚头的。

比起让自己的孩子活生生饿死,父母们还是更乐意将他们卖出去,仿佛有条命在,离开这个穷地方,也有个盼头。自欺欺人一般希望送走的孩子,在外面能过上好日子。嗯,奴隶商人的能说会道有一份功劳在内。

博塔科里的奴隶商队也不一定只要小孩,他们是将人贩卖去外面的,自然得看“市场”需求。需要小孩的时候,就专挑小孩多的人家放贷;需要年长一些的,就挑年长家庭成员多的人家放贷。镇上、村庄,总归有人愿意接受这笔钱,同时也没有凶残到让人绝户。

翘着兰花指,博塔科里端起雕花茶具,喝了一口热茶,优雅地放下茶具,神女恰到好处地跪在一边,举起手中的大圆镜,角度完美地打着阳光,映照出博塔科里的整张脸。

他非常胖,但皮肤光滑白皙,即使自己年过四十了,仍然没有一丝皱纹,这是博塔科里另一件自得的事。

“啊……我果然是受神宠爱的孩子,所以才能有仿若婴孩般的娇嫩……时光都为我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