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众人正说着,会场巨大的投影屏上,投影出了莫老师没完成的难题。

这是一个与智能对话相关的难题,莫老师生前手头进行的项目叫做je,简单来讲je是一个能够模仿人类对话的系统,它包括了从语音识别到语音播报再到屏幕显示的一个完整交互流程。

而现在的问题是,莫老师架构的算法还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系统没有办法正确识别用户话语的意图,也就无法准确地满足用户需求。

简单来说,假如用户说“我很伤心”,系统无法识别用户意图是需要“安慰”。

会场中的众人开始互相讨论起来,崔兰也被莫老师留下的最后一题吸引了注意力。

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路。

开始不断地有人看向徐向北——

徐向北是领域大佬,如果有人能攻克莫老师课题的难关,那一定只能是他了。几乎每位宾客心中都是这样想的。

有离徐向北比较近的宾客出言问道:“徐老师,你有什么看法?”

立刻有人附和:“是啊,徐老师,不如您来说一下您的看法吧?您一定有想法了吧!”

徐向北沉默地站在那,好一会儿,才换上亲和的表情:“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的想法是不是真的能解决莫老师的问题。”

这回答很妙,既暗示了自己有想法了,又暗示了自己还不能说,还显示出他是个严谨的人。

当然,在场也有许多人怀疑,徐向北是不是还根本没有想法?毕竟本来就只是提出一个参考思路而已,哪里需要徐向北说的这么慎重?这是真谨慎还是假装有想法了?

“不严谨也没事的,只是提思路而已,徐老师就当是给我们分享一下。”又有宾客说道。

这下徐向北再不想说,也被逼上梁山了,他看了一眼说话的宾客,在心中记住了这个不会看眼色的宾客。

徐向北沉默一会儿,终于开口:“那我简单说一下,我的想法是,细化程序的分析步,就以仿生算法举例的话,取原本百分之一的步长作为迭代步长,这样也许能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徐向北说完,会场众人纷纷开始讨论,大部分人点头表示赞同:这确实是常规的思路,细化迭代步来精确化结果。当然也有一部分宾客态度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