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子民期盼了数载,万千将士妻离子散,翘首期盼了数载,如今,长安军队终于旗开得胜,太皇太后作为一国之母,她竟然存了这样的心思,为此明褒暗贬,而挑剔怪责自己坏了常家的好事吗?常家的权势与家国的生死存亡相比,究竟孰轻孰重?
月华微微抬起头来,正色道:“常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尝尽妻离子散之苦,如今承太皇太后洪福,的确是天下之福,莫不欢颜。而二舅父劳苦功高,是长安的功臣,更是子民心目中的擎天栋梁,月华义兄不过是蚍蜉蝼蚁,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不能相提并论。”
“呵呵,难得皇后心怀天下,这般大仁大义。竟然将个人荣华得失抛至一旁,舍小家,顾大家,不愧是我常家出来的女儿。”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月华谨记先贤教诲,不敢相忘。”
太皇太后笑得愈加和蔼,脸上的冷意却愈来愈深沉。
“皇后身处后宫,耳目闭塞,又是如何得知李将军乃是通敌叛国之人呢?难不成能运筹帷幄千里之外?”
------------
第九十五章 褚慕白的婚事
月华想起那日褚慕白来信,自己焚毁的时候,曾有慈安宫的嬷嬷进殿传信,全都看在眼里。自己若是如实说了,那就是参政的把柄。
“月华不在边关,也并不识得李将军,只是闻听皇上说边关将领中有位高权重者通敌,皇上鞭长莫及,心急如焚而无可奈何。月华身为皇后不当参政,但是为皇上分忧也是月华的职责所在,为稳妥起见,才大胆另行启用义兄褚慕白。”
太皇太后与林嬷嬷对视一眼,微不可见地点头,明显松了一口气。
“好孩子,坐下说话,用不着这般拘谨。咱们聊些家长里短而已。”
月华从地上站起来,规矩地侧首坐下。
“这次你义兄凯旋归来,也是大功一件,皇上肯定会重赏的,高官厚禄自是不用多说,以后跟你也是照应。”
月华勉强一笑:“兄长自是侥幸,得皇上启用,无德无能,不堪大用。”
“少年英雄,如今满长安谁敢小觑?哀家正想跟皇上商量着,看给他一个什么差事呢。毕竟啊,他现在虽然手持皇上密旨,立下显赫战功,却仍旧只是个火头军而已,总不能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