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页

因着自家男人前车之鉴,曹家媳妇又怕生下来的儿子跟他爹一样,抛费银钱没个数。

打小就管得特别严,吃穿都十分普通。又遣散了奴仆,只留下一个浆洗的婆子,一个看门的老苍头老两口,其他的都曹家媳妇自己动手。

又因着奴仆少了,院子又大,空荡荡的。

曹家媳妇干脆就将这院子留下自家住的主院子,其他的院子都封成一个个单独的院子,给租了出去。

家里不仅增加了家用,又因为她挑的租客都是老实本分的,四周将主院围在中间,倒给他们孤儿寡母的省了好多麻烦。

又为了让儿子不乱花钱,连名字都叫曹俭。

这曹俭深受他母亲的影响,打小那真是节俭的很,衣服那都是补丁摞补丁,好不容易八月十五中秋节,煮个咸鸭蛋都舍不得吃,每天就用竹签子挑那么一两块出来,尝个味道,就能下两碗饭。

一个咸鸭蛋能从八月十五吃到九月初九,才见咸蛋黄的人。

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省钱,攒钱。

成年后娶了个媳妇,也是出了门的抠门,买块肉,恨不得拉着尺子去量猪肉的肥膘,还要多摸几把那猪肉,沾一手的油腥回来,在锅里涮涮,就着涮出的油花来打汤。

两口子结婚后,一拍即合,那抠门得简直是一条街远近闻名。

有那见识过曹家以前富贵的老人,都忍不住唏嘘,若是当初曹家的老祖宗看到挣下的这么大份家业,子孙却过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会不会气得掀开棺材板起来。

估计是曹俭舍不得给祖宗上香,所以这曹家老祖宗的棺材板还稳稳当当的。

不过两口子节约抠门,生了如今的儿子,曹二狗后,倒是心疼儿子,自家节约可以,对儿子还是挺大方的。

比如两口子和老娘吃粥,这儿子肯定是捞那米粒最多的一碗。

吃肉,儿子肯定能吃最肥的那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