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7页

偏偏后来历家将历九少分出来的时候,将石桥镇的产业都给了历九少。

张银保因此,也就慢慢的将石桥镇这一块的山货业务收缩了,这两年,已经几乎淡出了。

王家没了这个收购商,也就慢慢的分了家。

虽然都挂着王家的招牌,可各自的侧重点已经不同了。

王永平因为柳小桥的原因,跟深山猎户的关系一直维系的不错,所以他总能收购到一些珍贵的皮毛,还有药材什么的,所以看着不显,其实最赚钱。

王永贵嘴巴厉害,脑子灵活,加上金盘已经在荆县长青书院读书,索性一家子都搬到了荆县,买了间铺子,后头有个小院子,一家子倒是在县城安下家来。

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误会和挑拨

王永富是长子,也年纪大了,加上金斗也已经娶妻生子,倒是觉得如今的生活挺好的,也不愿意去城里折腾。

尤其他们听王永贵说,先去县城,三房积攒了这么些年的积蓄,也就勉强能在县城买一个前头铺子,后头就那么三四间房的小院子,住的别提多憋屈了。

日常吃的用的,都要花钱买,哪里像住在七里墩,大部分自家地里都有,开销小?

王永贵一家,在县城很是吃了点苦,过了大半年的憋屈日子,加上他家金盘读书花用也多,那一段时日,听说都是江氏重操旧业,没日没夜的绣花补贴家用,日子才勉强过得下去。

后来他家山货好,价格又实惠,倒是生意慢慢好起来,三房的日子才又宽裕起来。

王永富自觉自己没老三那么会说话,做生意,再者他孙子都有了,含饴弄孙不好么?为啥非要去折腾?

问金斗两夫妻,他们俩也不是那爱折腾的性子,都觉得如今这日子就挺美的。

因此他们一房倒是决定都留在七里墩,在村里,人人都高看一眼,何必去城里受气?

更何况王永平也还留在村子里,他们兄弟前后院住着,虽然因为三房离开,将院子门前后锁了,两房如今单独开的院门,可到底离得近,有什么事情,喊一声也就得了。

加上金罐当初的那门亲事,那家就唯独一个独女,不过为了和宋重锦搭上关系,本来是招赘的,如今都说要嫁女了,而且也不要求将来生下的孩子,过继一个给女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