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永珠和张婆子早就预料到了,她们车上携带着干粮和糕点。
其他随从也早有准备,一边赶路,一边也就啃着干粮,垫了一下肚子。
到庄子后,这上山下山的折腾了半日,大家下山都又累又饿的。
留下来看马车的两个人,这一路跟着王永珠游山玩水的过来,早就有了默契。
他们马车里本就带着锅碗瓢盆,还有粮食和肉干之类的。
本是打算借这家的灶屋做饭的,可进去看那灶屋,脏得没地方下脚,就他们这种不讲究的糙汉子都看不下去。
估计他们一家常年都是吃菜糊糊,那锅沿还有一圈圈陈年的煮菜糊糊留下的印记。
灶台上横七竖八的摆放着几个缺口的土碗,筷子应该都是自家削的树枝做成的,已经黑乎乎得分不清是什么木头了。
这得亏已经是十月了,若是夏天,恐怕这灶屋里只怕苍蝇成堆了。
两个汉子只摇头,出来,只好言说借他们家的柴火一用,不过不白借,抓了一百来个铜钱,算是买下来了。
这山里柴火,只要你肯使力气,勤快,就不愁烧的。
就是卖柴火的,一车柴火也才十来个铜板呢,这一百来个,足够买下他们家柴房了。
这家女人收了铜板,忙催促自家的几个孩子,将柴火给抱了出来。
两个汉子,在他们家门口不远处,选了个背风的地方,用几块大石头垒了一个简易的灶台,架锅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