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长春宫里, 赵太后感到头脑发胀。

她怒道:“你和她就这样一直瞒着哀家?”

她站起来,难以置信地说道:“就算她不是你的亲妹妹,可是十数年里, 她都是做你的妹妹,你怎么可以如此枉顾人伦?传出去的话,你想在史书上留下什么名声?”

殷衢安静地立在堂中, 任凭赵太后指责, 并不说话。

赵太后诘问道:“皇帝你一向克己复礼,是明鸾她……”

“母后,”殷衢抬头打断了她, “这件事不关明鸾的事, 在大婚后她依旧是把朕当做兄长的,是朕……”

“不用说了。”赵太后没好气地制止了他。

殷衢缓缓说道:“其实,若是刨除别的东西来看,这样做比让朕纳齐氏女更好,若是如母后所愿, 齐氏生下皇子,日后着皇子是否要认生母,他日若这孩子登位, 两宫太后是否能使后宫前朝和睦, 只怕祸害无穷。”

赵太后道:“即便如此, 你也不能和明鸾……”

她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殷衢明白, 赵太后一时间不能接受。

他在长春宫殿内站了许久,静等赵太后消气,可是赵太后看着他,就这么也消不了气。

最后还是徐嬷嬷出面, 将殷衢请了出去。

“陛下,让娘娘好好想想吧。”

殷衢肃然向赵太后行礼:“儿子先行告退。”

殷衢慢慢走出长春宫,从长春宫门到宫门外甬道上,一路上都在垂头深思,他吩咐张福山:“这几日太后娘娘心情不畅,你让长春宫人注意着说话,不要嚼着舌根,搬弄长春宫和坤宁宫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