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页

江陵传 Jas 1597 字 2022-10-17

江陵自然知道, 不仅她在衢州时就知道, 在京城时候, 夏言真更是曾经与她说过, 他说他母亲年幼时隐约听闻,江家,是孝贞纯王皇后的亲族。

孝贞纯王皇后, 成化宪宗皇帝的第二位皇后, 孝宗皇帝尊皇太后, 武宗皇帝尊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崩, 因元皇后吴氏被废, 故袝太庙,系帝谥。

王皇后出身衢州西安楼峰村,闺名王钟英。虽然她很早就离开衢州,但是作为一个皇后,一个皇太后、太皇太后, 就算她已离世很多很多年,也一定会被当地人记住, 会被当地人引以为豪。

那时候江陵否定了夏言真的说法,江家怎么可能会是她的亲族?

她当时说道:“既是亲族,何以行商?我阿爷阿爹何等才具,读书进仕不是更好?虽然我不以为行商不好,但皇后亲族、又有才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行商。”

她又道:“王皇后虽然在当皇后时险象环生,为在万贵妃之下求生存宛如隐形人一般,但既然是皇后,后来又是皇太后、太皇太后,如此位尊,父亲兄弟封公拜候不说,我所听闻的是她父亲本就是南京上元上官,后来以国公追封,既然如此一门显赫,自然对亲族子弟一力培养,以求家族兴旺传承。”

便是再穷困的人家,只要家中孩子有一线能够读书科举的希望,无不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培养,概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算只是中个秀才举人也是全族之光。便如当年的林家,那是全国全朝的正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况本就是科举出仕的王皇后之父?

行商?虽然如今朝廷开通,但地位永远是:士农工商。但凡家有余粮的绝不会选择。

可是江老太爷否定了她的否定。

他淡淡地说道:“咱们是王皇后的亲族,当年宪宗皇帝独宠万贵妃,王皇后避其锋芒,几成隐形皇后,方不致再走吴废后老路。孝宗皇帝幼时十分艰难,多得吴废后与王皇后照拂,及至登基,赏赐王皇后之时,王皇后与父兄商议,提出不以天下养己,欲以自家人养之,遂求得独开海路,效三保太监之举。其实,是王皇后父兄体察孝宗皇帝心思,知其实欲废除海禁,当时却百废待举且祖训难违,走的一条巧路,亦是险路。”

“孝宗皇帝思忖再三,虽然拒绝王皇太后所言以自家人养之,却也密允此举。因此事甚密,王家便择中我们一支,却是因为你的曾曾祖父家境艰难,父母俱丧,亦无兄弟姐妹,全靠自身才智以及王氏族学供养方才成才,后来更是到了南京王氏学堂中进学,二十岁即中进士,且才智旷达,重情重义不说,对商事也自有心得,又无牵挂。他被选中本可拒绝,但既知密事,日后就再难进上一步,好在他性情潇洒,亦有远志,遂慨而受之,从此咱们一支便脱离王氏,更母姓为江。”

“阿爷,为何要改姓?”

江老太爷苦笑一声:“其一,王氏一族因皇太后一家位尊,当时权势甚大,人人盯着,便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开的海禁,若是被朝中发现了,后果可大可小;其二,王氏一族何其庞大,若是这一支的后人见财起意为非作歹,甚或谋逆,便祸不及王氏族人。”

其实第二点江陵在听到选中自家祖上便已经明白,此时也不禁叹了口气。

哪里来的天上掉馅饼,成功了,泼天的富贵王家共享,失败了,江家独自承受后果。更何况对于一个二十岁的进士而言,这哪里又是馅饼呢?曾曾祖父若不是心境豁达志存高远,只怕要郁结于心。

江老太爷告诉江陵:“好在孝宗皇帝心地还是好的,他给了你曾曾祖父一道圣旨保身。之后,武宗皇帝虽然人称荒唐暴虐,但其实……他与我父亲年岁相仿,他们在皇宫相识,武宗皇帝心性自由,小时很是羡慕我父亲可以去海上历练。后来我父亲历练回来,每每进宫去见太皇太后时,武宗皇帝总要召他相见,这和当今皇上召见你阿爹的情况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