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会试(三)

而对于那种有积怨的国家来犯,则应该予以痛击,最好是能伤其根本,而不是占了上风之后就讲和。

当然,这也需要有强悍的兵力做支撑。

对此何文静提出的办法是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

虽然古代离使用热/兵器还早得很,可是冷兵器里面若是只用刀剑,那么国与国之间的军队战斗力,很多时候就是看人数了。

这样的军队,对于打仗胜负的结果,多半就是靠着统帅的军事才能,实在有点不够保险。可若是能够在军队装备上碾压别人,那么军事统帅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胜负的可控性就会大大增强。

而且这种装备最好是要点成本和技术的,这样一般国力不够的国家,就算想仿造,那么不能装备全军也是无用。

何文静越写脑洞开得越大。最后一道关于边境护民之法,这个在朝廷真正强大起来根本没办法解决,而这些百姓又不能从那里搬走,毕竟就算是国境,也不能空无一人。

所以暂时就只有一个“躲”字。可如何躲,也是一个问题。

一般边境来犯的外敌多是骑马而来,百姓就算要逃也只能靠双脚,这是无论如何也逃不了的。所以就必须就近躲藏。

何文静想起游击地道来。

如果由边境官府出面,协助百姓挖掘地道相连,而且最好是出口通往各个不定方向,那么再有外敌侵扰,这入侵者就只能也钻入地下,届时谁胜谁负就不好说了。

何文静洋洋洒洒的写了上千字,等写完又发现写多了,开始做删减。

其实这些方案要真正实行起来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国家得有钱。可是要是真全民种地,那也是有限的,毕竟一个国家的物产也就这点,要想富裕还是得把资源从其他地方夺取过来,这必然就要涉及到贸易。

就像宋朝一样,宋朝商贸算是中国古代比较发达的朝代了,因此宋朝的国力也十分强大。只是由于他们重文轻武,所以打不过蒙古军队。

可是如果朝廷重视军队发展,或者就算最后士兵战斗力不如蛮夷,因为装备完善且精良,那么体格之间的差距也会大大缩小,也就不会那么轻易亡国。

这个时代的大夏朝虽然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可是何文静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甚至还有一些熟悉的人名,总觉得这就像是另一个时空,说不定在地球的另一边也有一群金发碧眼的外族人也正在崛起,那么若干年后,这片土地是不是又会重蹈覆辙呢?

所以,他才会冒险将自己的想法写出,就像他跟庞明德说的那样,虽然他是有入世之心,可是他亦有为国为民谋福祉之心,希望以后这片土地上的时代进步,能少一些残酷血腥,少承受一些屈辱,少流一些有志之士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