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农业工程专家和水利工程师(26)

刚过完元宵节,袁奕就跟着袁改明去隔壁的利川市参加探讨会。

下了三四天的雪开始融了,这两天冷得厉害,简陋的礼堂里只点了五六个火炉取暖。

煤球是从隔壁布料厂拉来的,下面垫了几根木头,燃烧时会发出“啪啪”的声响。

“……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发展农业刻不容缓,而水资源在其中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的命脉,所以……”

“阿嚏!”

一个突如其来的喷嚏,打断了陆必清先生的讲话。

男人揉了揉鼻子,朝着周围的人点头道歉,“抱歉,对不起……”

福北省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常年在海澜省生活的人难免受不了干冷的气候,裹了两层大衣也挡不住往领口里钻的风。

听着他这一声喷嚏,四周的人也下意识地扯起了领口。

利川市的条件不必福汉市,偌大的房间,能有这几个火炉取暖已经很不错了。为了研究新的水稻种子,陆必清先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过得新年,屋里连个火炉都没。

陆必清先生年近五十,身子却比他们这些年轻的干部好得多。习惯了福北的寒冷,只穿着一件棉袄也不会打颤,面色红润有光泽。

“这几日天冷,要注意保暖。”说着,陆必清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叠纸,一个接着一个地递了过去。

趁着这会功夫,袁奕也不敢休息还在奋笔疾书,终于把陆先生说的话全部给记了下来:

种植一年生蔬菜的要点、提高红薯产量的方法、科学安排玉米种植间距……

每一样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了方便老爹能够理解,还在旁边画了简略的草图。

这些知识对她学习水利工程自然帮助不大,但却是老爹一直渴求的知识。

老爹不能亲自来参加探讨会,只能由她代劳记下这些要点。

“记得真详细。”一旁水利部门的科长瞧了眼袁奕记载的要点,小声地夸奖道。

坐得比较近的人纷纷看向袁奕手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足有三四页,还不算自己对那些要点的理解和补充。

再看看自己笔记本上那稀稀拉拉的字……

“害,小姑娘还是太年轻,不懂得记重点。”

“这些了解下就好,毕竟水利发展才是大头。”

虽说农业和水利相辅相成,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难免要与农业打交道,但把农业的知识记载的这么详细,倒是大可不必的。

农业发展写了这么多,又留给水利多少篇幅呢?舍本逐末罢了。

大家都这么给自己做心理安慰。

袁改明翻了翻自己的会议记录簿,回忆着自己刚才的发言,扭头问袁奕道:“我刚才那几点没说漏什么吧?”

袁改明是在陆必清之前发的言。

听着陆必清方才有条理清晰的讲述,他的心里犯起了嘀咕:要说的东西太多,可千万不能漏了什么才好。

年龄大了,他总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放心。

袁奕将自己的笔记本倒着翻了过来,快速地浏览了一番之前将近十页的内容,肯定地回道:“嗯,没漏,十条六项二十一个要点全都讲了。”

众人:???

竟然写了这么多?!她是八爪鱼转世吧,手速这么快!

“好,那接下来,咱们再谈一下咱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陆必清先生将本子往后翻了一页,拿起一旁的水杯轻轻地抿了一口,“希望大家也能说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嗯。”

全场二百多人,尽是回应的声响。

可放眼望去,大家都只是口头答应,手里的笔杆子则是动也不动。

来参加探讨会的都是来自水利和农业方面的专家,也有从事这两个方面的领导。

虽说近些年农业和水利的发展齐头并进,但从到场的人数来看,还是水利方面的人更多一些。

至于原因,是因为钻研农业知识的专家们目前大部分都在田地间搞科研,时间紧张,能抽身来参加探讨会的人不多。

陆必清先生能来,也是牺牲了自己过年那为数不多的几天假期。

探讨会的目的是希望促进农业和水利的联系,不过根据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只关心自己的相关,对彼此的专精不甚了解。

“目前我们研究的是籼型稻,而且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

陆必清一边说,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块紧紧包裹着的手帕。

小心翼翼地将手帕展开,里面是一捧水稻的种子。拿出几粒放在手心,这些都是陆必清与其他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所得。

“籼型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至少提高一百斤以上,要是能够在常江附近耕地推广,一定可以提高粮食储备,解决不少地区粮食紧缺的问题。”

“咚!”

礼堂外,又传来了一声闷响。

礼堂年久失修,外面时不时就会传来几声这样的动静,大家都习惯了。

比起陆必清说的水稻,大家似乎对外面的声音更感兴趣。

记笔记的人很少,还是那些研究农业的。

至于其他人,大家就只是听听而已:他们是搞水利的又不是种地的,知道水稻红薯玉米怎么种得好又怎样?照样解决不了洪涝干旱河流改道这样的问题。

不过出于对陆必清先生的尊重,大家还是努力去听他的叙述。

陆必清先生没有注意那些飘到外面去的注意力,仍在认真地跟大家分享他这两年的研究所得。

能坐下与大家交流的机会难得,越多人肯为农业生产出一份力,就能多一些人填饱肚子。

“咚!”

又是一声响。

陆必清放下了手里的籼稻种子,继续说道:“目前籼型稻已经准备推广了,福北省有……”

“咚!哗啦啦!”

不等陆必清的话说完,礼堂外就传来了桌椅倒落的声音,吓得众人纷纷看向了礼堂紧闭的大门。

坐在门口的人打开门去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门刚从里面被推开,就又传来了木头碰撞时的声响。

“你是谁?谁放你进来的?!”

“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交出来!”

看样子,应该是个偷东西的小偷。

几分钟后,刚才出去的人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熟悉的面孔。

“爹?!”

看到袁建国棉袄上划破的那一道口子,还有额头上的青紫,袁奕惊讶地睁大了眼:“你,你怎么会在这儿啊?!”

袁建国两手背在身后,半低着头,闪烁的目光带有几分偷偷摸摸。

别说是他们了,就连袁奕这个当女儿的看了也觉得他像个小偷。

那几个人把从他身上搜出来的本子丢在桌子上,还摸出了一根折断的笔,“这就是你偷的东西?还有别的吗?”

“我没偷,”袁建国立刻挺起了胸脯,辩解道,“这是我自己的东西。”

因为系统的惩罚,袁建国不能参加这次的探讨会,但是他又不想错过探讨会的内容,于是就偷偷地跟着他们跑来了利川市。

不能光明正大地进场,那他只好剑走偏锋,在外面偷偷摸摸地旁听。

礼堂外有一处通风用的窗子,搬来几张椅子放着,勉强能够到窗子的高度。

走廊里寒风呼啸,袁建国就这么一边裹着棉袄,一边守在窗子下面听了大半场会议。

至于那“咚咚咚”的声音……

主要是有一张椅子的腿缺了一条,稍微动两下,就会碰到墙壁发出声音。

看着袁建国狼狈的样子,又听他说着自己刚才那不争气的sao操作,袁改明的脸都黑了,平静的眼神陡然泛起了凶光。

“赶紧回去,别在这丢人现眼。”

“等一下。”陆必清阻拦道。

陆必清拿起了桌子上袁建国的笔记,来回翻看了几页,刚才跟大家分享的要点他全部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还都用线条分了类。

他应该不是门外汉,单看他自己的一些分析,就能看出来。

再往前翻两页,还能看到他之前做的一些笔记和记录。

陆必清将笔记合上,交到了袁建国手里,十分欣赏他道:“看得出来你对水稻的种植很有心得,是研究过吗?”

袁建国挠了挠头,被他这么一夸,倒不好意思了起来,“没没没,算不上研究,就是种得时候顺手记录了一下,自己随便写的。”

做过许多的穿越任务,袁建国当过霸总、当过仙门之长,甚至还在宇宙中与虫族大战过,唯独没有种过庄稼。

这方面他没有经验,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每天的观察和研究来积累经验。

“既然你对粮食种植和培育这么有兴趣,为什么不来咱们的探讨会呢?”陆必清又问道。

袁建国瞧了眼袁改明的方向,无奈地叹了口气,“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所以……”

“如果你想听,那就留下来吧,”陆必清主动从外面拉来了一张椅子,放在了自己的旁边。

陆必清是惜才的,不管之前是不是从事这方面的人,只要对农业生产怀揣这一颗热心,他便愿意倾囊相授。

更何况,袁建国还为提高水稻的生产研究付出了行动,冲着这一点,陆必清也是更加地欣赏他了。

知识的分享不分领域,更不应该用一个名额来划分。

“礼堂里没位置了,就委屈你坐在这里了。”

袁建国:???

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