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秀眨着那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也说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我想当一名老师,毕业后就回远安村来,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再多教出几个大学生来。”
她喜欢远安村的生活,喜欢远安村的一切。
她想要走出去看一看美好的世界,更想把所见到的美好再带回到这个小村子。
“我们报同一所大学好吗?”
“好啊。”
“那毕业后,我们就一起留下来,带着村民一起过上好日子。”
“嗯!你教数学,我教英语。”
“不回城里,你会不会觉得日子很苦?”
“不会啊,只要有你在,再难的日子也是甜。”
……
听着他们的对话,袁奕与老爹相视一笑,默默地从他们的二人世界中离开。
远安村未来有他们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路上,袁奕想起了这本《七零美好小生活》最后的结局:男主程功和女主贾玉秀在远安村过上了幸福甜蜜的日子。
或许她和老爹就应该像书里的安排一样离开远安村。
他们在远安村的戏份已经结束了,只有去了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才能书写自己全新的篇章。
他们不属于七零美好的小生活,而是应该投入到七零建设祖国的大时代!
——
大学终于要开学了。
送别的那天,远安村的所有村民都到村口去送。
晒的豆腐干、腌的糖蒜还有各种耐放的干粮,大大小小装了好几包让袁奕他们带上。
拖拉机坐不下这么多人,要不所有人都得跟着杨远山他们送到城里的火车站不可。
“别送了,过年他们还回来哩,”杨远山朝着大伙挥了挥手,“走得再远,大家的心都在一处,搁不住哭。”
坐在拖拉机上,袁建国怕自己绷不住哭出声,只是看着前方的路。
村里的孩子们小腿扑腾得飞快,跟着拖拉机一直跑,年龄小的孩子更是哇哇大哭。
“姐姐,姐姐你要好好的!”
周小军和杨丽跑在最前面,这也是袁奕第一次看到杨丽泪奔。
杨丽爱面子,从不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但今天,她却用眼泪送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们。
坐在拖拉机上的袁奕也朝着他们挥手告别,直到消失在山路的尽头,大家还能听到她留在风中的声音:
“再见了,后会有期……”
1978年夏,京北市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这一年,华国有570万考生踏进了封闭十年的高考考场,在这场靠着笔杆子的竞争中,仅有27万人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年,华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而他们便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批天之骄子。
青华大学,华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每一间挤满了学生的教室,都是为祖国培养栋梁的温床。
“袁奕?”
在教室里,袁奕再次看到了那一张熟悉的面孔。
是白芹!
高考考场上和自己在同一个考场的土家族姑娘。
几个月没见,她似乎又瘦了一些,不过眼睛里的光芒更加有神了。
白芹坐在她后面那一排,其实一早她就觉得袁奕眼熟,只是一直不敢确定。
记忆里,袁奕长得白净还梳了两条麻花辫,水灵灵的模样很是讨人喜欢,可如今她换了一头干练的短发,皮肤黑了、身材也瘦了,要不是看到她在书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她都不敢认。
不过照她说,袁奕现在的样子反而比之前更好看了。
袁奕问道:“真巧,你也报了水利工程啊。”
“嗯。”白芹点点头。
能在同一个考场考进同一所大学,还报了同一个专业……别说了,这就是天赐的缘分啊!
“叮叮叮!”
随着一串急促的铃声,大学的第一堂课开始了。
陈冬梅拿着一册书,昂首阔步地走进了教室。
一时间,掌声雷动。
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着知识的目光,陈冬梅上前一步,道:“很高兴大家能够报考水利工程专业,在国家最需要你们的时候,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水利工程专业隶属工学院,和全国各地的大学一样,不仅学生的男女比例失衡,陈冬梅也是工学院上上下下唯一的一位女教授。
但在大家的眼里,她的气场和威严丝毫不弱于学院里的其他教授。
提起陈冬梅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会觉得陌生,但要提起当今有名的水利工程师,不论哪一个都是在她手下求教过多年的学生。
陈冬梅曾经参与过不少重大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
1952年,景江分洪工程正式动工兴建;1957年,凰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凰河大坝正式开工;1958年的淡江口水利枢纽是60年代华国最壮观的水利工程;同年的李家峡水电站更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2]
这些工程的背后,都能多多少少看到陈冬梅的身影。
年过五十的她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想到国家的水利工程还需要添砖加瓦,她这把老骨头还是能再出一份力的。
未来的工程她不能亲自上了,但总要有人能够替她挑起这个担子才是。
“我们的工作或许会很枯燥,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去跟同一片水土打交道。但是,那些冷冰冰的建筑却能够在水里屹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在那一方水土上长大的子子孙孙,也都能感受到你们曾付出的一腔热血。”
华夏子孙,从小吃着凰河、常江的水长大,几千年的文化中少不得一个“水”字。
可如今,早已过了靠天吃饭的时代,不仅要“利水”,更应该要“驭水”。
只有利用好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利用好祖国的水源,才能推动祖国迈向更高的台阶。
那些冷冰冰的建筑并没有让大家感到无趣,相反的,他们更加迫切地想要成为陈冬梅口中的“驭水者”。
汹涌激荡的,不止是大江大河的波浪,还有他们血管中难以平复的赤诚。
他们仿佛看到了被混凝土建筑驯服的自然野性,看到了飞流直下带起的灯火辉煌,甚至还有蜿蜒千里滋养的鱼米之乡,深不可测蓄养的麋鹿之饶……
翻开了书册的第一页,陈冬梅扫视着下面那些真挚的目光,微微的勾起了唇角,“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将来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驭水者’。”
与此同时,袁奕的脑海里响起了最后一个任务开启的声音:
【叮!
主线任务“赤心报国·水利工程建设”已开启!
请拯救者利用天赋与技能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
拯救者任务完成度:50%】
——
工学院男女比例失衡,男生寝室有独立的一栋楼,因为女生太少,所以之前都是分散住在其他学院的寝室楼里。
入学的前两天,袁奕暂时住在管理学院的寝室,后来文学院的宿舍腾出了一层,这才收留了所有工学院的女生。
青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很高,工程专业的分数要求更高。
这就导致了报考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多,水利工程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水利工程今年只开设了一个班,全班四十个人里,女生只占了十分之一。
四个人,连一间寝室都凑不满。
“咱们晚上一起去吃饭吧?”
“好啊好啊,我带了我们家乡的蜜枣,你们尝尝?”
“哇!好甜啊!”
“未来四年,大家多多要多多关照啊。”
“我好像是咱们最小的,不过,小八这个称呼还挺可爱的。”
……
听着隔壁英语专业的姐妹们热闹的交谈声,袁奕这边的寝室就显得有些冷清了。
袁奕和另外两个女生坐成一排,目不转睛地盯着白芹手里的一针一线。
“你看,这样缝过之后,是不是看着就好多了?”白芹将缝好的衣裳交给那个戴着眼镜的女生。
缝过的针脚藏得很好,灯光下,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有缝过的痕迹。
女生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惊讶地称赞她道:“芹姐,你这手艺比我妈可强多了!”
这个戴眼镜的女生叫李佳林,是个东北的姑娘,城市里长大的她性格大大咧咧的,平常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自带一股喜剧效果,尤其是配上她那夸张的表情,袁奕一度怀疑她原来是唱二人转的。
缝完了衣服后,四个人又凑在一起,继续着刚才没聊完的话题。
李佳林美滋滋地穿上缝好的衣服,说:“阳,你还没说你有啥糗事呢,你不是当过知青吗?肯定有不少故事。”
坐在袁奕旁边的女生脸倏地红了,抿了下唇,娇滴滴的声音比林黛玉还要温柔。
“我,我其实没啥故事,就是忙着天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