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与剧本结局处的剧情联系到一起了。”黎星煜打开剧本,翻到相应的页数,“警察最后看到的日记内容写了什么?他的手机又收到了什么消息?剧本里提到了一句话——他打开了某个社交平台,看到了热搜内容。”

“我猜,原友大概是借助了网络的力量。”

“作为所谓‘死者的好友’,他成功骗取了刚入职的新人警察的信任,了解到了调查的内容与进展。之后,在某个合适的时机,他便把这部分内容公之于众!”

“虽然那些人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网友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会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他们的下半生,都将不得不活在这样的阴影里。”

“这才是原友这个角色真正的目的!”

讨论到这里,不光主创团队的其他人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就连黎星煜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说实话,在这次会议前,他一直以为原友只是个普通的“死者朋友”的形象,就连他最后跳楼的选择,都以为是为了给朋友的案件吸引更多专注,来让真相水落石出。

没想到他的性格实际上如此复杂,目的也与自己最初思考的截然不同。

虽然警察和死者为什么长相如此相似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黎星煜想了想,觉得解决了这么多剧本上的问题之后,似乎这一点小问题也无伤大雅,说不定导演就是特意设置这样一个烟雾弹,来误导观众呢。

黎星煜又想,自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剧组人员的引导息息相关。看来学姐特意寻找的这些剧组团队人员虽然没有特别出名的业内人士,但是实力也不可小觑!

倒是自己,之前考虑的人物形象明显有些简单了,看来自己在阅读剧本的时候还不够细致。

想到这里,黎星煜有些庆幸,自己能够在正式开拍之前参加这样一个主创团队的回忆。如果没有这次会议,他大概要带着这错误的印象表演完整个剧本了,而最后呈现出的结果自然也会与导演想要的成果相反。

幸好现在还有改进的空间。

黎星煜想到这里,暗暗决定等到这次会议结束后,再回去重新研究一次原友的剧情,用在这次讨论中认识到的他的新的一面,来对剧情中他的表现进行解读。

和黎星煜一样兴奋的还有美术总监秦律。他舒了一口气,一口干了杯子里的水,看起来像是解决了什么大问题:“说实话,这几天我一直在头疼怎么制作道具的问题。就例如刚刚讨论中提到的那个日记本,和那个空药瓶。日记本里该写点什么?用什么字迹?空药瓶又该用什么标签?”

“之前我对这些完全束手无策,这次一讨论,居然找到了答案!按照刚刚讨论的结果,如果原友想要复仇,那他的经历必然和死者类似,他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精神方面的疾病,药瓶标签应该从这边入手;而日记本,当然就是描写他的为死者‘复仇’的计划的内容了。”

“虽然具体细节还需要以后再敲定,但是我已经有了大致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