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贾琮自来到国子监后,就坚持每日锻炼。跑步什么的太显眼,贾琮就去学了些‘八段锦’、‘五禽戏’什么的,还向道士们讨教了些养气之法,临时抱佛脚地练起来。这样坚持了大半年,身体更加强健,本来他在荣国府也早晚活动身体的,并不是文弱书生。
贾代儒早早地预备起来,防雨的油布啊,驱蛇虫的药粉啊,日常的药品、油灯什么的,还一遍遍地嘱咐贾琮要注意的事项。朱氏忙着琢磨给贾琮带什么抵饿不易发霉变质的食物进去。一般情况下,多是准备大饼馒头之类。但九天里只啃这干饼子,实在太遭罪了,贾琮想起后世的方便面,泡起来抵饱,也有汤有水的,古代是不是也能试着制作呢?低配版的也行啊。
朱氏听了贾琮的讲解,立刻带着丫鬟下厨房尝试起来。拿了上好面粉,在里面打进好几个鸡蛋,和好了摊开,再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入事先煮好的一锅鸡汤中浓浓地煮好后,立刻捞出来,再放进油锅中炸了晾干。等吃的时候,拿滚水泡开。几人都试着吃了,居然滋味还不错,配着干饼子吃起来,更觉适口。
“哎呀,这带到考场里去,可比馒头饼子好多了。也是我笨,如果早想起这法子,你祖父当年上考场时,也能吃得好些了!”朱氏感叹道。
“不止是在考场,行路人带上,在找不到打尖的地方时,也能吃上一口安逸饭食了。”贾代儒接口道:“既然这样,你在琮儿下场前两日,多做一些,务必要弄得干净细致。”
贾琮听了,忽然心念一动,古代版的方便面,似乎也是可以推广一下的,其中也有商机。罢了,这些是以后的事情了,他现在没心思顾上这个。
八月底,秋闱开始了。贾琮再次在贾代儒夫妇,还有苏嬷嬷殷切忐忑的目光中,坐上马车,往考场而去。他挎着装满食物用品的考篮,夹杂在人群之中,明显年龄比其他人小了几岁,甚至是十几岁。人流如潮,那声势和氛围比起童试来,不可同日而语。
贾琮也不免有些紧张起来,仿佛重温了高考时的场景。‘念往昔,峥嵘岁月稠!’,贾琮心中给自己鼓劲:不用怕,他向来考试缘挺好的,高考时就是如愿考上了满意的学校。经过王博士的加紧培训,他心中对乡试的把握那是大大地提高了。只要冷静下来,正常发挥,也未尝不可一搏!
加油啊,贾琮!
九天后,一身酸臭的贾琮脚步打飘地走出贡院大门,脸色憔悴青白。不过,和另外一些路都差点走不动的考生相比,还能看得过去。
齐平安和另外一个小厮早就等候在外面,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半扶半抱地把贾琮架上车。车上早就准备好了温热的茶水和好克化的吃食,坐垫也铺得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