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龙椅里的帝王,老神在在:“在赵御史之前,也有一位御史大夫以自身性命,试图胁迫朕完成先帝遗愿,完婚,当场撞柱身亡。朕平生最恨被人胁迫,整个大周没有人能胁迫朕,来人,把赵御史拖出去,重重杖刑二十。”
“皇上,不可。”
开口说话的人,正是两年前隐退的陈太师。
到底经不住昔日同僚的央浼,陈太师千里迢迢赶回盛京,身子骨儿都快颠簸散架。
陈太师手握先帝御赐的黄花梨百寿杖出列,规劝:“御史台身具弹劾百司,明辨曲直,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自大周立朝以来,有明文条律,不得肆意责罚御史,皇上理应宽容对待,方为明君。若是为后宫妇人俯首帖耳,必将使外戚强盛,历代帝王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败落在圣上手里,为后人唾弃啊!”
“皇上三思,请以社稷为重啊!从前大长公主在自家府内开设私塾,玩兴也就罢了,这会子想要建造书院,其中野心,可见一斑。”说着,礼部侍郎下意识朝队伍里的楚若英看去。
早就料到这茬的楚若英,处在舆论中心,仍是安之若素。
大半文臣陆续出列,亦有武官出列帮腔皇后大长公主,整个金銮殿嘈杂不已。
程玄冷眼旁观,无动于衷:“吵吵嚷嚷,跟市集卖瓜卖菜有何区别?朕意已决,无需多言,诸位爱卿撞柱也好,跪宫门也好,随意。”
帝王拂袖而去,陈太师不由叹气:“帝王为一女子左右,大周社稷危矣,老臣无颜面对先帝的嘱托。”
闻言,礼部侍郎突然对楚若英发难:“世人言道,楚家儿郎君子端方,自小熟读孔孟圣贤之道,当知妲己妹喜褒姒之流,乃红颜祸水,是亡国之征兆,驸马不妨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楚若英穿着件绣制着白泽祥兽的大红朝服,衬得他身段温润儒雅,须髯若神:“公道话?自古以来君王掌权施政,国家败亡,也应是君王昏庸无道。世人欺软怕硬,不敢抨击君王,便把看上去容易欺压的后宫女子拉出做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