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用有问题的量具克扣斤两,一百斤的粮食,让官府的人一称,剩下八十斤都算是厚道了。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时朝廷会下令只收银子,然而这又涉及到粮价和银两的成色问题。反正只要上面的人有心盘剥,怎么样都是有办法的,普通百姓也只能在水深火热之中熬着。
另外还有一种普通小民根本就想不到的情况,那就是有关系的那些富户会想方设法地避税,可是一个地方的税多少是有数的,少得太多地方官也交代不了,又不能去强迫那些富户,那就只有摊派到普通人头上了。
而税收太高,百姓交不起税,就会索性将自家的田土挂靠到富人门下,自己反而成了佃户。但这样只要每年交三到五成的租子,其他的问题都会有上面的人解决,日子反而能过得下去。
长此以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但富户继续避税,于是摊派到普通人头上的税也就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这数万顷的隐田,不仅仅只是田亩,更不知是多少普通人家的血泪换来的。
桓羿的面色十分凝重,“我到了这里才知道,江南如今九成的地上都种了桑苗,良田只剩下不到一成。这是会动摇国本的大事!”
“我明白了。”甄凉也郑重地应道。
抄完了那些豪族的家,算出来的田亩,一部分会被分给当地的百姓耕种,另一部分则会由官府做主出售,自然,买得起的也只会是另一家大户,对于实际的情况,并不会有根本上的改变。
所以桓羿将这些田留在自己的手里,是为了保证这个“天下粮仓”还能够继续正常地出产粮食。纵然不能跟以前比,至少也要能够供应本地的人口,否则会留下极大的隐患。
而这件事,他就交给她了。
说完了正事,桓羿放松了一些。他走到窗边极目远望,片刻后才道,“我这次回去,轻车简从,恐怕要留一部分人在这里。我也把他们都交给你了,阿凉。”
“不行!”甄凉几乎没有思考,就下意识地反驳道,“殿下身边本来就没几个知心的人,若不带着他们,你怎么办?”
她知道桓羿的意思,就像当初他希望她离开皇宫一样,这些跟在他身边多年的人,都是有了感情的。这次回京,他所面对的情况将会比之前严峻十倍,他并不希望这些人跟着他涉险,所以才想把人留下来。
可甄凉绝不能同意这种做法。
如果可以,她甚至也不愿意让桓羿涉险,可她很清楚,这是他避不开的命运。生为皇子,而且是有能力的,又曾经很受宠,甚至朝中至今还有一小部分人支持的皇子,这些都是他必须要去面对的。
没有需要顾虑的人在身边,他可以不必太担心。但也同样因此,他手里就没有可靠的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