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赛季才结束,所以伍铮的训练也没有赛季时那么严密,她也得以过上了上午去上学,中午写作业,下午训练的日子。
至于晚上就是睡觉了,伍铮的作息就如同电灯还未发明时的古人一般,从前天晚上七点睡着,第二天五点爬起来晨练,然后去上个早自习。
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伍铮睡觉也不用再抱着电热饼,只是校服里依然要塞一件绗缝棉袄,以抵御那总是能钻进她骨缝里的森森寒意。
日子按部就班的过着,直到某一天,花滑队多了一个辅助选手练习跳跃的新玩具,叫做吊杆。
这玩意很好玩,使用的时候,助教拿着根杆,用布带绑着选手,将他们吊着,然后在选手准备起跳时,助教也向上用力,辅助选手跳出更高的高度,以及借着吊着人的方式延长选手的滞空时间,让他们可以凭此去挑战以往跳不出来的跳跃。
比如林燕,她的跳跃高度仅有30出头,算是妥妥的低空了,但借着吊杆她就能提高跳跃高度,甚至可以过一把跳3a的瘾。
当然了,在脱离了吊杆后,她依然是那个跳33连跳都费劲的低空小可怜。
说来女单也是惨,比起男性成年后,因为发育期间长了肌肉,力量大增,所以可以去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不同,女孩们在发育时最主要增长的还是……脂肪,所以她们大多在过了发育关后能保持技术难度不下降就算不错了,更别提进一步提升难度。
林燕也没做什么自己可以出新难度的美梦,她。
目前来说,队里用得上吊杆的,主要还是那些想要挑战新跳跃的小选手,而队里把这玩意弄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趁着4月到9月的这个休赛季练出更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好在新赛季搏出更好地成绩。
要知道下个赛季可是奥运年啊,这时候不搏还等什么时候搏?
伍铮本来也打算借吊杆把3a练出来,结果问题这时候出来了。
她跳不出3a,并不是因为她的高远度不够,更不是她的空中转速不足,而是她明明可以蹦得很高并转完三圈半,却没法好好落冰。
她现在10个3a里能有1个成功落冰,都算是运气了。
而队里的一哥姜泷本身就是国内花滑跳跃第一人,而且他的跳跃高度出四周都够了,两种四周跳也让他傲视群雄,比起用吊杆挑战难度,好好养伤,以及增加艺术表现力,提高自己的赛场稳定性才是更要紧的。
于是到了最后,还是宋友明这样的小朋友用吊杆比较多,这小孩也是够努力的了,明明也已经开学,但除非是考试的日子,平时绝不缺训,最近不仅和一群小女单跟着伍兰溪练举手,进一步稳定连跳,还开始跃跃欲试的战3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