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对方身影的那一刻,伊夫列姆就知道,传闻是真的,她真的在临近奥运的时候发育了,根据目测,伊夫列姆觉得自己已经没five小姐高了,而且她变得……很饱满,这对女单来说可不是好事。
现在她跳2a时的高度顶多35,对普通女单来说已经不错了,伍铮以前的跳跃高度却都是45起步,但她的跳跃远度却依然惊人。
谢尔申科教练让她的滑行更进一步,这就让伍铮保住了一部分跳跃,即使身体变重了跳不高,但只要滑行快,借住滑行时的冲力,她还可以跳出一定的远度,她此时运用的正是完全摈弃高度、专攻远度的超远型跳法。
也就是说,伍铮现在的跳法,已经和世界第一的男单选手伊万赛捷列夫完全一样了。
砰的一声,伍铮摔倒在冰上,甚至在冰面上滚了滚,她身边的队医小跑到她身边,扶着她回到冰场边,给她处理破皮的手腕。
伊夫列姆沉默一阵,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去打扰对方比较好,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悄悄去了另一个副馆练习。
只是伊夫列姆没想到的是,在回去的路上,他会再次碰上伍铮。
当时他走到了奥运村的某个路口,已经见过不少相携走过的男女,他们很可能在今天之前还素不相识,但他们说不定已经决定了今晚共度良宵,门口会挂上示意“请勿打扰”的袜子,而且明天又会换新的伴。
毕竟,奥运聚集了全世界身材最好、最健康的一群人,他们大多因奥运前的集训而“憋”了许多精力急需发泄,而且常做体检的运动员都没什么病,玩起来就更没顾忌了。
赛事组委会更是会发下安全套,据说悉尼奥运的时候,因为组委会只发了7万个安全套,仅仅一周就被耗尽,当时还有不少运动员提出了抗议,最后组委会又不得不多发了2万个。
被管得很严的亚洲运动员们,比如种花代表团、日本代表团还好,像欧美那边本就在这方面开放的不行,群体运动也办了好几场了,反正比完奥运以后大家就是异国的陌生人,也不会有心理负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参赛运动员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过类似的事情,大家都玩得很疯。
据伊万说,他在上届冬奥完成了比赛后,也受邀参与了几场充斥着身体挤压的游戏,但今年他身带伤病,又有卫冕的目标,所以他干脆搬到了奥运村外居住,好养精蓄锐。
总之,对运动员们来说,奥运村里发生的任何事都要留在奥运村,奥运会结束时,一切临时建立的关系也要结束,而且他们会保持沉默,绝不往外说,哪怕知情人都知道这群人有多狂放。
伊夫列姆是个14岁即可结婚的俄国人,他有资格参与那些活动,也接过邀请,但他从来不去,因为他不想软着腿上冰场,想要争金夺牌的运动员大多都会在比赛前克制自己,等比完了再加入狂欢。
可是他没有想到,在下一个路口,他会看到冰球队的彼得和几个大男孩站在伍铮面前。
彼得的英语很烂,俄式口音超级重,一句话能有几个弹舌音,能听懂的人没几个,反正伊夫列姆认为伍铮肯定是没听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