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梁婧:“大人是觉得以我的身世配不上子瑜吗?”

柴相却摇了摇头:“我从未因身份高低而小瞧过任何一人,之所以不看好你二人之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子瑜的身上。”

他是他最小的儿子,虽说出生时他忙于朝务无法亲自照料他的功课,却还是请了自己的好友给柴子瑜启蒙。

当时好友言辞凿凿地说道:“此子非池中之物,你姑且等二十年后再看。”

好友乃前帝师之子,若不是对看淡功名只喜自由,想必这丞相之位早就让人。他看人的眼光很准,柴子瑜十三岁考中秀才,十六岁成为举人案首,十八岁金榜题名成了御前钦点的探花郎。

圣上有意将他招入翰林院,可也不知柴子瑜如何请求,最终跑到了一个山高水远的地方当起了穷县令。

他知道,心气高的幼子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从低往上爬有多辛苦,走过前路的他自然深有体会。

“我本与他娘暗自谋划了一条青云路,可子瑜倔强,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走。这也便罢了,可他如今又选择了你。”

一个家世低对他没有半分助益,甚至随时给他拖后腿的妻子。

柴相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梁婧却听了出来那点意思。

“大人,你不是对我不放心,而是你不看好你的儿子。”既然都说到这份上,梁婧也不打算安安静静地听下去,她顿了顿,见柴相眉头微蹙,又接着往下说。

“恕我直言,从方才大人的言语中,可以听到大人心知子瑜是有本事的,可你却先私下给他的人生安排了一条通天大道,却没想到会得到拒绝。此为其一,若是你真的看好他,又缘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