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子瑜微微垂眸,笑着道:“不必客气。”
眼神不经意瞄到了那早已失去温度的砂锅,脑海中回想起了一件事来,他开口喊住梁婧准备往外走的脚步,道:“对了,方才你说这酸菜鱼中放的粉条,是什么做的?”
“红薯呀。”梁婧瞧他似乎有些兴趣,继续道,“其实这粉条不仅可以放入酸菜鱼汤中,像是我们上次吃火锅时也可以下,还能做酸辣粉,开胃生津,老少皆宜。”
听她这样一说,柴子瑜突然有了些想法。
“梁姑娘,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将此红薯粉条制作的方法卖给我,不,卖给衙门呢?”他一脸郑重地问道。
梁婧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又听他说:“本官想给琼阳县的百姓们找一个出路。”
第23章 盘货
柴子瑜提出的这个请求,其实是真的想为琼阳县的百姓找一条出路。
他查过以往的资料,这琼阳县地处偏北,土地也都是由荒山开垦而来,加上连年耕种失利,百姓们种的最多的也只有红薯了。
大家伙种的都是红薯,平日里想吃点其他的米面都得高价从外地买回来。
而红薯虽然可以饱腹,可这东西吃多了,容易导致腹胀不适,肚里直冒酸水,老人和孩子尤其不宜过量。
柴子瑜也算是富贵乡里出来的,他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这红薯做成的粉条确实有独到的风味,而且听梁婧方才提到的做法也非常简单,还能风干保存很久,就这一个优点就能吸引很多行商采买售卖。
梁婧没有答应把方子卖给衙门,而是选择送了出去。
可能在柴子瑜的眼中,这属于天大的“秘方”,价值千金。但是对她来说,这只不过是前世偶然在美食博主的视频中看到的一个传统老方法。
其实现代人只是懒得自己动手,而发明了很多机械去代替人力,但是很多东西都是前人积累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而她如今只不过取之于民,还于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