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年他真的考中了秀才,回来对着店主下跪,又主动求娶了店主的小女儿。原来他之前就对这位小姐有意,只是顾虑到两人家境悬殊,才将爱意埋在心中。
店主自然欣然允之。
再后来,他不仅娶妻生子,还考中了二甲进士,被分配至百安县当县令。他本家境贫苦,自然对民生方便更加看中。
这位县令也是个人才,到了百安县后就实行了很多利于民生的措施,比如建筑码头,开通河运等等。
这个时候崔家就冒了头。
崔家以前只是家中田地较多的土地主,祖上都不是做生意的。可是崔家老爷子却在书塾读书时结识了一位同窗,祖上都是开茶楼的。
两人自□□好,崔家老爷子见同窗吃穿都比自己好太多,而且亲眼见过他家中的富贵后,便开始有了做生意的念头。
可惜,当时百安县和周围的县城都遭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即便他家中土地连片,却接连两年都颗粒无收。
崔家不得已将家中土地卖了不少。
没想到崔家老爷子的父亲因为接受不了祖上的基业在自己这一代变卖,心里郁郁寡欢之下就去了。
他的大伯二伯便做主分家,因为他爹膝下只有他一个男丁,他们一家五口人仅仅分到了五亩田地。
崔老爷子雇不起长工,自己又不会种地,将田地租给别人后,别人看他不谙农事便哄骗他地里收成不好,所以田租也是迟迟不交。
家里无米下锅,他只好去找往日的同窗借钱买米。
同窗见他如此落魄便动了恻隐之心,不仅大方出手相助,还得知他家中情况后,提出借钱给他做点买卖。
崔老爷子觉回家想了一夜,想出了个法子。
他把家中的五亩地留下一亩自己种,其余的卖掉,拿着这笔银子找到同窗,和他同开了一家名为清风楼的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