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琅一大早见小娘子的房门紧闭, 里面也没有孩子的哭声, 还以为她人走了。待到问过掌柜之后发现小娘子并未退房,那就应该还会回来, 如果小娘子不是有什么非走不可的急事, 连押金都舍得不要。
但是左等右等多半日也不见这间房里有动静,玉琅难免有些坐不住, 思量着小娘子不会真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了吧,那他这些时日留在京城还有什么意义?
正是忧虑焦躁间,玉琅忽然听到小娘子的声音只觉如清泉声入耳一般舒适,他顿时舒朗一笑, 赶忙打着马虎回应,“在下刚好路过, 听闻楼下的评书讲的有趣, 停下来听听。”
刘掌柜的意见是他不能太过急色而吓着小娘子, 他一定得矜持些不能让小娘子看出来他心怀不轨,不, 是心怀爱慕。
谢如伊:“……?”虽然她带着冪篱,但玉琅也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当她眼瞎,这借口未免太拙劣。
她随口问起, “玉公子并非京城人士,住店这么久是因为生意还没谈完吗?”
生意自然是早就敲定了,他不走全是因为……
但是对着小娘子,他只能顺着台阶下,接道:“是啊,生意比较繁琐,我多留下盯着几日才比较放心。”
谢如伊不解,“玉公子财力不俗,何须在此住店委屈自己,在京城中买一座宅院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玉琅,每次他到各地做生意总有不少人想推荐一些位置布置都不错的宅院,再以一个相对划算的价格卖给他做一个顺水人情,他都拒绝了,只是因为他想着有宅院就得雇佣下人时常打扫保养,平白多出不少开销。
可一年他到一处地方一次也不过逗留几日,这宅院却不能空置一整年,算算账实在是不划算,哪有他住店来得性价比高。
况且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委屈,他幼时不过是海边的渔民之子,过着穷苦日子,后来出海去异国他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险境与困难他都遇到过,住店与他而言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谢如伊问了,他脑中忽然冒出另一个答案,一个能触动他自己,也希望可以触动谢如伊的回答,“尹小姐,因为真正的家只能在一个地方,我在京城买一处宅院,又跟酒楼差多少呢?”
谢如伊听闻愣了愣,她少见身上没有铜臭之气的商人,哪怕是街头小店的掌柜都会暗中用眼神大量客人的穿着,眼中发出精光,时时刻刻充满算计。但玉琅身上并没有这种令她讨厌的感觉,他虽然衣着贵气,但整个人更多地给她一种朴实之感,就像是山间土生土长的男孩子。
未曾想这男人还是个有情怀之人。她知晓琳琅阁把江南的一处小渔村变成南方沿海的重要港口,还带动周边地区的百姓使他们生活日渐富足,从每年朝廷征税的折子上,谢如伊看得明明白白。
她颇为赞赏地看向眼前的男子,真诚道:“那便祝玉公子早日完成京城之事得以归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