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大明小官人 青田先生 1322 字 2022-10-17

“盘账?”

张司户嗤笑一声,满脸不屑道:“他能找到谁帮他盘账?那个毛头小师爷?能济事么?我户房的账若是这么好查,咱们阖县胥吏的脑袋都不知掉了几回了!哼哼,纵是他真能查出问题又如何?逼急了我,他这县老爷可就麻烦大了!整整一千五百两呢,他有几条命够填的?到时------咱们这钱塘县衙怕是又要多一具皮囊了,啧啧------”

一众下属闻言,禁不住齐齐打了个寒噤。

真要照着当今皇上的标准来,他们这些小吏也是一个都跑不了的。不过很显然,案发的可能性不大,如今朝廷消停了几年,贪污腐败之事又旧态复发了,天下各府州县的衙门里都存在着同样的情况,只是没人会傻傻地去揭开这个盖子罢了。

事实上,地方上的贪腐之事向来都是禁之不绝的,很多时候并非是官员直接插手去捞银子,而是这些胥吏们上下其手,最后再“孝敬”他们一点,大头都让底下人给分了。

而这些胥吏们又都是地头蛇,早就干熟了这些事情,自是不可能轻易让朝廷给查出猫腻来。且朝廷派来的那些县官一般都来自外地,很多还是初入仕途的读书人,并无为官经验,让他们这些本乡本土的小吏合起伙来一整,把柄落下后,当然也就毫无还手之力了,最终只能是选择与他们同流合污一途。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大明朝的官俸还不高。俸禄以实物下发,七品官一年俸米为九十石,一年十二个月,月俸则是七石半。

江南一带,商人家庭很多,耕种土地的百姓反而比较少,很多家庭甚至是买米来吃的,这就导致了米价比别的地方都高。若是按照大米当前的市价来算的话,七石多的米似乎也有五六两银子。

关键是官员一般都有妻有妾有家仆随从,自然不可能将俸米全给换成钱。再有一个就是,粮商卖米是一两多银子,收的话可就没那么多了,很多时候这些商贾还欺负外地的官员不懂行,折银时算的就更少了,这就导致了官员们只能贱卖俸米------

或许,这也是士大夫们都喜欢贬低商贾的原因吧?

谁让他们都是奸商呢!

这么一番折算下来,七品官的年俸能有个三四十两就算是不错的了,那么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不捞点外快能活?

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题名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能当官走上仕途,可如果当官的生活过得太清贫的话,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又是为的什么呢?就为了越活越回去?唔?

既然手中已经有了权力,为何不捞一点油水呢?

那不是傻么,不捞白不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