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大明小官人 青田先生 1352 字 2022-10-17

追比追比,自然是三日一追、五日一比,完不成任务的人都得挨罚。

都说‘堂上一点朱,民间千滴血’,那一点朱,指的可不就是县太爷签票的朱笔?拿着这张传票下乡,非经制吏这种临时工的工资问题也都能解决了。

事实上,踢斛淋尖古已有之,即便是治贪治得血流汩汩、人头滚滚的朱八八,并辅以粮长收解这样的收税制度,都没能成功让‘皇权下乡’。

不过说实在话,赵粮长即便是真当着小祝的面‘踢斛淋尖’,李谦也不会拿他怎样的。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这里边牵扯到的是诸多官场旧例,揭开盖子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天下的官老爷,李谦也就甭想在大明朝的地界上混了,收拾收拾东西远渡南洋吧------

天刚蒙蒙亮,十几艘敞口船就已经横七竖八地停靠在了河岸边,船上装得满满当当的粮食,自然全是新收的麦子------浙江夏税征麦,秋粮收米,此外还有钱钞和丝绢。

按照正常的工作量来算,一般一天能收完三里地内百姓的赋税都算是快的了,一个区要全部完税,少说也得忙活个七八天的功夫。

小祝是头一回监督收粮,却并非头一次见到收税的场景------以往他是纳税人,如今他家里除了纳税人的身份以外,还多出了个户房书办,也就是监督人的身份。

此刻,他和身穿一袭员外袍的赵粮长并排而坐,身前置了张长桌,桌上摆着账簿笔墨,只等百姓们上前来完税。

河畔边,赵家的长工正在指挥着带队的三名里长,把船停的密集一些,好给后边的船只腾出空间来。

大明朝行的是里甲制度,一里十甲,共计百一十户,其中的上等十户称为里长户,户主轮流来充任里长。余下百户为甲户,甲户之间轮充甲首,协助里长们分管着十户人家。粮长收税时,里长和甲首们则是充当助手的角色,还是那句话——良民治良民。

第二卷 中隐于市

第114章 万贯家财为红颜?

收税的工作十分繁琐,不过小祝对于一些环节还是印象颇深的,且还因为事先得过先生的叮嘱,所以观察时自然也就格外的认真。

一见赵粮长收税时居然没有采用‘踢斛淋尖’的法子,他心中不由得暗暗惊奇,脸上一时没控制好,禁不住表现出了些许异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