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大明小官人 青田先生 1203 字 2022-10-17

所谓劝告,当然亦非出自真心,姚知府与赵员外之间有的只是利益关系,并不存在劝告的义务。

他这一番话,如果当作警告来理解就要简单得多。言外之意是,勾结邪教是你姓赵的一人所为,与我姚春的关系不大,这种事情向来是要抄家灭族的,你自己既然已经上了贼船,就甭想着再拖我下水了------

贪污会死,但不会族诛啊,这和造反谋逆的罪名可不一样,我们老姚家还得有人承继香火呢!

赵员外对于他的话不以为然,邪教私底下秘密活动的情况,其实天下各州府都有,势力有大有小,不一而足。但总的来说,地方官府对于这些事情都是知晓一二的,只是在对方尚未露出反迹前,他们也不愿去大动干戈。

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收受过贿赂------

不过这种事情,也远还未达到‘谈虎色变’的程度。

更多时候,那些邪教的小头目都只是在瞎折腾罢了,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因此官员们也无须担心会自身会事涉谋反,毕竟在一般情况下,地方官的任期只有三年时间,短期内还不至于会出现邪教谋反之类的事情,所以这钱拿得也还算安心。

但赵员外的事情就不同了。要知道,他可是雇佣过邪教的人杀人灭口的,死的还是堂堂的天子亲家锦衣卫,朝廷不可能会不重视此事。

也正是因此,姚知府当时才会想到假借他人之手来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但现在问题来了,这里边的中间人是赵员外,偏偏这姓赵的还不知死活的与邪教继续纠缠不清,甚至还登上了贼船。

这样一来,事情可就大条了,一旦前任府衙检校遇害一案被查清,顺藤摸瓜揪出来的将是一条大鱼------

先前的收受贿赂,毕竟是大伙儿人手一份,倒还可以纷纷推说不知其中内情,顶多安个贪污的罪名,扣不上谋反的大帽子,但勾结邪教,杀害朝廷命官的性质就大不一样了。而邪教近来拉拢赵家的举动,也隐隐令姚知府生出了几分警觉之心。

莫不是,这姓潘的不自量力,已经在筹谋近期起事了?

他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成功拉拢了赵家后,京城傅家自然也就逃不开干系了,这叫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当年的宰相胡惟庸谋反一案便是如此,很多原本无辜的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莫名其妙被打成了同党------

更为可笑,或者应该称之为可怕的是,洪武十二年谋反案发,案件余波竟绵延十数载,直至前年方才算是暂做了结,可诛杀者已逾万人之数,受此案牵连者更是数不胜数,实为世所罕见。

所以,当推断出赵员外上了贼船后,姚知府就能提前预料到京城傅家的在劫难逃了,颖国公要么是被逼无奈参与其中,要么只能选择大义灭亲,然后到君前自首了------任何一个脑袋瓜还算是灵醒的人,都难以做出到朱元璋面前自首的行为来,因为那将代表着九死一生,乃或是十死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