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荣闻言受宠若惊,连声道谢,随后李谦便亲自领着他去书房里挑书,算是作为对他此番辛苦的感谢。
挑完了书,李谦亲自将荣荣给送到了大门口,恰巧就见到外头大队的官兵浩浩荡荡地列队小跑而过,路旁行人纷纷避让,一派鸡飞狗跳的景象。
其实从昨天下午开始,由臬司牵头的查剿行动就已经大张旗鼓的拉开了序幕,杭州城内外人心惶惶,城狐社鼠们人人自危,惟恐殃及池鱼------
对于此事,李谦一时也感到颇为疑惑,有些猜不透那两个老货这是打得什么主意。
不过至少从当前的局势来看,并不会影响到他对付赵家的计划,相反还在无形当中为他增添了一层人身安全的保障------说来奇怪,官府们搜剿邪教徒,在这一带倒是进行得十分严密。
难不成,这附近还真有那帮人的窝点?
猜不透呀猜不透------
第144章 太阴险了!
阴暗潮湿的地牢,即使是在这七月流火的天气里,炎热的阳光都无法渗透进来,唯有过道上那几盏昏黄的油灯,可用来照明。
钱塘县衙的地牢,如同天下的大多数州县监牢一般,占用的空间很小,构成也是非常简易。除了留有两间专门用于单独审问犯人的刑讯室,以及一间空间十分狭小、有点类似于后世保安亭般大小的值房外,其余全是监号,即一个个相互紧挨着、齐整连成一排的牢房,亦分有单间的小牢房和大的集体监舍。
监号三面是厚厚的土夯泥墙,过道一面,则是一根根粗如鸡卵的铁制栅栏------在炼铁技术早已非常成熟的明朝,木制栅栏的牢房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哪怕只是这小小的县衙监牢都用的是生铁。
走道尽头,昏黄油灯照射不到的阴影里,一间单人监牢的栅栏前蹲着一人,正是前来给自家少爷送衣食的赵家老管家。
赵鹏近来的日子不太好过,准确来说应该是很不好过,相当的不好过。
堂堂的富家阔少,徒然间沦为阶下囚,心里的落差还是非常大的。此前虽然也有过被李谦禁锢人身自由的经历,但那起码还是住在县衙寅宾馆里,充其量不过就是一次软禁,而这一回,显然没有先前那么好的待遇了。
秀才功名被夺,入贡国子监的愿望落空,步入仕途的最佳捷径就此断绝,大好前程尽皆毁于一旦------这样的现实搁在谁身上,恐怕都难以坦然接受。
而这一切,全然都是拜李谦所赐,赵鹏焉能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