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她既无颜再回家去见爹娘,对这世间也不再心存留恋,只想着既已到了京都附近的小城,细细交代过一切并留了亲笔书和信物之后,儿子进京一定能找到父兄,他们再狠心,也断不至于将他拒之门外,后她便趁儿子昏睡之时悄悄离去,打算遁世出家。
岂料在前去庵堂的半路上却不幸遭遇到一伙欲对她行不轨之事的二流子,她呼救不成,逃跑无路,便当场咬舌。
祝鹤回醒来,看到母亲放在桌上的留言,慌慌张张地跑出去,满街去寻,找了大半日,最终却得到母亲的死讯。
在当地府衙的帮助下,他茫然无措、心如死灰地安葬了母亲之后才突然想起他们的行李包袱还留在驿馆,待他返回,房间里的东西早已经不翼而飞。店家多次搜寻,也不曾找到。
万念俱灰的他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依着母亲告诉他的信息到了京城,想着若是外祖父一家不认、将他拒之门外,那便只得再想办法原路返回帘州,投靠孟伯伯。
安葬母亲的时候祝鹤回淋了一场雨,染了风寒,加之为了赶路,他与母亲奔波了几近半月,过度的疲惫和悲伤,加上病痛,刚刚进入京城的西门后,体力不支的他便晕倒了。
等他幽幽睁开眼醒来,只见守在他身旁的是一位寡言的黑衣男子,一切都那么陌生。
他又浑浑噩噩地躺了很多天,待彻底地从高烧中醒转,已经是十来天之后的事情。
不论那男子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摇头。
男子料想他一定是烧坏了脑袋,便只得收留他。那男子便是他后来的师父祝墨仪。
那时候,祝鹤回连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祝墨仪见他身上带着一块白玉,上面有鹤回二字,便为他取名祝鹤回。他遇到他的日子是五月二十二日,便将他的生辰定在那一天,至于他的年龄,祝墨仪懂得医术,恰好算准了他的生肖。
祝墨仪见他颇有资质,又有武学根基,便收他做了徒弟,并将毕生所学的武艺尽数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