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尘澜临摹了一遍,再仔细端详了一眼,却发现自己描摹的,就是一张普通的鬼画符,没有任何异样。他不禁皱了皱眉,怎么回事?难道对方还真是修道者不成?
“其实我会研习这道符,完全是因为在临摹道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安静祥和之气。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气流涌入我的体内,让我身形极其舒畅。”
易云先生看着杜尘澜又要开始临摹,便说起了自己的感悟。
“不瞒你说,我原先性子十分急躁,远不是你现在看见的这般平和。只是在这里住了一段日子,竟然改变了性情,我也觉得十分惊讶。”
杜尘澜闻言立刻转过头来,扶珠室确实与众不同。若此处当真有灵气的话,人时常待在此处,自然会受益匪浅。
“此处的确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远离世俗的喧嚣,依山傍水,无人打扰,使人的心境不由自主地平和下来。”
易云先生笑着摇了摇头,“在这里研习道符,有时也会到领悟道法自然。不过,之前在其他地方研习之时,却并未有这样的感悟。”
杜尘澜顿时竖起了两只耳朵,他眼神中的异样一闪而过。
“哦?那这扶珠室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这易云的意思,难道是指出了扶珠室,描摹道符之时,便没了这样的感受?
“其实这扶珠室,不光光是因为扶珠琴才有的。”易云先生在一旁坐下,倒上茶水,似是打算详谈。
杜尘澜来了兴致,便停下了手中的笔,“先生不妨讲讲!”
“扶珠琴你知道了来历,在这里不做赘述。然而当初建造这扶风楼时,我那友人并没有建造扶珠室的打算,只因后来他遇到了一位道人。”
杜尘澜不禁腹诽,又是一位道人。之前他听故事,世人最喜欢杜撰一位得道高僧。今日听故事,绕也绕不开道士。
“这道人须发皆白,却满面红光,脸上看不见一丝皱纹。道人行走间似有微风相扶,端得是飘逸潇洒,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
“看来是一位高人!”杜尘澜很是捧场,连忙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