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比我大两岁”白面书生笑吟吟的说道,看向身旁一直没有说话的黑面少年,他热情的说,“那你比我哥小两岁。”
林墨书这才知道,原来黑面少年和白面少年是兄弟俩,不过叫人看起来觉得不大像,外貌不像,性格也不像,真是一对奇怪的兄弟啊。
又走了一段路,陈乔年忽然回过头,亲切的唤她道:“墨书姐,你的名字可真好听,听原放说,是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的墨书。”
林墨书再次对这个热情活泼的少年点了点头,轻轻的“嗯”了一声。
陈乔年郁闷的瘪瘪嘴:“墨书姐,你怎么比我哥的话还少。”
他说着,忽而拍了拍自己的脑门,他连忙补充道:“哎呀,我都忘了和你介绍我哥叫什么了,他叫陈延年。”
和汪原放走在前面的陈延年听到自己的名字,他回过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姑娘,忍不住伸手轻轻拍了拍自己弟弟的后脑勺,教育道:“乔年,你能不说话吗?你没看人家赶了两天的火车,累得不想说话吗?”
陈乔年委屈巴巴,小声嗫嚅着:“我这不是怕她初来乍到,心里害怕嘛。”
“别废话了,咱们出了火车站,还要去码头搬货呢。”
“哦”
码头搬货?林墨书忍不住抬头悄悄打量着兄弟俩的体格,陈延年搬货,她还能相信,毕竟他那体格,没搬几年货干几年粗活说出去都没人信。但是要说陈乔年也要去码头搬货,她可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看起来白净文弱的十六岁少年,能搬得动码头的货?
到了火车站外,陈延年把手里提着的行李箱递给汪原放,对他说:“原放,既然人已经接到了,你带她到汪伯那去,我和乔年就先走了。”
汪原放:“谢谢延年哥。”
“不客气”陈延年说完,朝林墨书看了一眼,转身离开。
陈乔年朝着林墨书和汪原放,笑眼眯眯,招了招手道:“那我们先走了啊。”
汪原放抬手招来路边候着的一辆黄包车,抱着行李箱和林墨书一起坐上黄包车,对车夫道:“去江西路口福华里巷的亚东图书馆。”
路上,汪原放问了些林墨书这些年来在湖南的家事,又说了些自己在上海这边的事,顺道还介绍了一下自己工作的亚东图书馆的情况,亚东图书馆是他的大叔也就是林墨书的二舅舅汪孟邹在上海创办的图书馆,除了负责刊印出版外,还负责发行图书和售卖文具。
林墨书想起刚刚那两位和汪原放一起来接自己的少年,问道:“他们也是店里的伙计么?怎么还要去码头搬货?”
“你说延年哥和乔年?”汪原放摇了摇头,笑着说,“他们不是店里的伙计,他们的父亲是大叔的好朋友,也是我父亲生前的好朋友。哦,没准你父亲以前和我父亲还有大叔一起在江南陆师学堂上学时,也曾见过他们的父亲。”
汪原放忽而羡慕的感慨道:“他们的父亲现在可是鼎鼎有名的人。”
“谁?”
“陈仲甫先生啊。”
林墨书不禁惊讶道:“创办《新青年》杂志的陈仲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