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纫兰问道:“你从哪来?”
林墨书回答说:“我从周树人先生那来,来给守常先生送刚完成的文稿。”
李守常惊讶的问:“树人先生这么快就写好了?”
林墨书点点头:“嗯,写好了。”
赵纫兰关心的问道:“好孩子,吃饭了没有?”
林墨书微微摇头:“还没有”
赵纫兰指了指身后的图书馆,拍着林墨书的肩膀,催促叮咛道:“兰姨给你守常先生和里面那帮子孩子送来了热乎的饼子,你快进去吃两口,莫要饿坏了。”
李守常也道:“听你兰姨话,快去吧,我送你兰姨出了校门就回来。”
“哦”
林墨书应声道,与他们擦肩而过,奔向图书馆。刚走了几步,又迎面遇上正在巡视校园哪里该花钱修补的校长蔡元培和财务科主任以及庶务部郝主任。
“校长好,主任好。”
“你好”
蔡元培看着林墨书走来的方向,看见了远处的李守常和赵纫兰,询问道:“墨书,那是守常先生和他的太太吧?”
林墨书“嗯”了一声:“李太太来给守常先生和图书馆里的同学送晚饭。”
蔡元培疑惑:“这么晚,图书馆还有同学在看书。”
林墨书她不是很清楚,只能摇头:“或许是吧。”
校园管理科主任笑了笑,道:“那些不是我们北大的学生,而是我们北大图书馆的佐理员和几位从湖南到北京留法勤工俭学处开办的法语课堂里旁听法语的学生。”
“他们这么晚在图书馆做什么?”蔡元培问。
校园庶务部郝主任解释道:“我们的图书佐理员是陪同他们从湖南来的监管人,他们都是些苦命孩子,听说是挤在我们北大红楼附近三眼井里的吉安所那边,入了冬,天气又冷,哪里能住人,守常先生知道了,就和我商量过让他们白天不上课时,在图书馆阅览室里避寒有地方待,晚上再回去烤火炉,这样能省不少火炉钱。”
蔡元培感叹道:“守常先生总是这样心善,便就这样吧,怎么也不必赶人,都是些勤奋上进的好孩子。”
“明白。”
财务科主任忽而感叹道:“这守常先生也太过心善,每个月都要在这里预先支领薪水去帮助校园里的清苦孩子,现在又要帮助校外的,还听说他家里太太和孩子们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吃的不好,弄得每个月我都不忍从他薪水里扣他欠下的钱。”
蔡元培挑了挑眉:“这样吗?看来是我这个校长失职了。”他嘱咐财务科主任道:“我们不能让北大的职工家属过得这么艰难,这样吧,他欠下的钱,该扣的钱你就扣,扣完之后拿三十块现钱直接交到李太太手里去,其余的给守常先生留点让他去帮助学生。”
“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
关于外号“四条”:据说周树人上学时期,班里有个女同学特别爱哭,哭起来两条眼泪两条鼻涕落在脸上,周树人就给人家取了外号“四条”。(这里借用一下这个外号给林墨书。)
《随感录四十》,周树人于1919年1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署名唐俟。
文中提到李守常经常帮助贫困学生,以至于自己家里都过得困难,还经常预支工资,这是历史真事。
蔡元培知晓后,吩咐财务科主任留一部分钱直接送到赵纫兰手中,也是历史真事,这一点《觉醒年代》电视剧里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