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毫无悬念,那位大臣再次触怒圣颜,皇帝当庭鞭杖,而后将人推到市曹处以腰斩。

那位大臣咽气后眼睛一直没能闭上,伸出的食指直指前方。死不瞑目的大臣做出了和内谏言章冉同样的动作,梁羡心里隐隐感到神奇,认为那是个不祥的预兆。

那几年庙堂死了很多人,杜皇后初衷不改,把朝事挂在嘴边,病重呓语,思绪清明,心心念念的也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她对皇帝的决策指手画脚,不当之处还会大肆抨击,从不顾及帝王颜面。

后宫干预朝政,皇后的闲言碎语遍布朝野,梁羡大为恼火。

有一天他跑到了母亲面前,对她大呼小叫道:“他们说你干政祸国,是妖妇,要把你赶出梁国去。母亲,你以后不要再去前朝了。”

母亲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大骂他是竖子。

竖子就竖子吧,只要母亲无虞,她喜欢做什么就任她去做,他绝不再阻拦。

可是除了政事,母亲还喜欢什么呢?这样深得民心的一位皇后,她已然站在了巍巍皇权的顶峰。

岂止是梁羡不知道,想必杜皇后自己也没有真正盘点过,她有什么喜好,是不是也中意某样东西。

杜皇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得不到罢了。”

没有拥有过,不知道拥有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感觉,所以千方百计的想要得到。

杜皇后有很深的一段记忆,她还是个姑娘的时候,家里很穷,几个姊妹常年吃不饱穿不暖,一碗黍米,一件御寒冬衣,一间遮风避雨的屋檐已经是最大的奢念,哪敢有非分之想。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章函,这个人因三破北燕,蒙先帝厚赐,在朝廷享有赞拜不名的礼遇。

她是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天见到的这个人。

那天母亲把家里最后一捧米煮成粥,分到她时只有一层米糊上面零星飘着几粒黍米,母亲对她十分愧疚,“让阿姐活着吧。”

阿姐到了嫁人的年纪,许给邻村一户人家,如果阿姐好过了,接下来的数十个冬天她们就会好过,所以阿姐不能死。至于她,在娘胎就瘦弱,生下来虚弱的一团,几乎养不活,好不容易养活又三天两头害病,是个拖累人的病躯,也就理所当然成了被放弃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