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字一听就思乡情意浓,慕绾绾抿唇想笑,觉得这名字倒是挺朴实的,跟董路的性子很像。
董路是去年六月跟丁诗华成的婚。
那会儿因为刚在京城安家,人生地不熟的,丁家和董家都没大办,两家亲人见了面,整治了桌席,两人当着两边家长拜了天地就算完成了礼仪。他们刚到京城手边不宽裕,好在这些年董路跟着乔明渊挣了些钱,加上考上进士后朝廷有些安家费,两家人勉强凑钱在一个巷子里各买了小院子,院子不大,还离衙门挺远,不过总比寄人篱下要强。
都是一进的小院落,董家还有兄弟姐妹,若单独给他和媳妇一间住不下,这一年多董路是住在丁家的。
等于是说,成了婚后他和丁诗华还住在娘家。
外人不知情还说他是上门女婿,董路却不以为意,他说丁宝林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他不给老师养老送终老师还能指望谁?
因为这个,丁老夫人当着谁的面都夸,夸她儿子会选孙女婿,她孙女婿心眼好是个实在人,诗华是好福气才找了个这样的。
董家和丁家离得近,董路和丁诗华回婆家娘家都方便。
一开始董母还觉得有些膈应,后来董路和家里兄弟做她思想工作,说董路能娶到诗华这样的好姑娘已经是享福,没瞧见诗华里里外外一把罩,人又温柔贤惠,日子过得多顺?丁家就这么一个女儿,人家嫁女儿出去也是相当于要养半个儿子的,要是当婆婆的再不体谅,丁家女儿日子没法过了。又让她将心比心想想董家小妹,若将来董小妹嫁出去了,她不指望女儿能常回家看看?
董母转念一想也对。
之后旁人再说她儿子做上门女婿,她就将矛盾往自己身上揽,说全是她和董父没出息,儿子成婚买不来像样的院子,才委屈人家姑娘没地方住。娘家肯收留就感激不尽,她还能怪什么?
里子面子都全了,丁诗华刚做人媳妇还不适应,在娘家住着感觉除了枕头边多了个人,别的还没什么,日子才渐渐顺手。
她是成婚一个月发现怀上的,这封信写来的时候刚生,现在估摸着还没出月子。
等乔明渊念完慕绾绾就笑了起来:“诗华也生了个儿子,比咱们福宝就小半个月。”
“可不是?”乔明渊也笑。
几人又说了会儿话,乔明渊坐不住,说跟着去一趟清水镇,将林则惜的信送回去给他,另外商量好日子,一起进京城去。
现在他有孩子有老婆,走哪里都盼着能快去快回,当即不耽误的找了车马行的人出发去清水镇,想着现在走晚上能到,等鸡叫时分从清水镇上回来,明天下午就该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