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的当事人如今早已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还留在朝中的全都三缄其口,避而不谈。
算起来,敢谈论这件事的,只当朝太师卫轻轩一人。
赵秉信找对了人。
刚过二月,前来参加会试的举人们都往京城赶的时候,一封来自南岭的认罪书被八百里快马送入了京城,当年告发慕青易的右监廷尉苏悉亲笔所写,在这封认罪奏章中,他详细供述了自己因私怨恶意构陷慕青易,栽赃陷害慕家人,以至于廷尉慕青易流放千里,至今十五年未归。
第363章 内阁风雨
其实那桩旧案,不管是被告发的廷尉慕青易,还是告发人苏悉,谁都没能落个好下场。
慕青易被流放京北,偌大家族分崩离析;偏生他有个好友,正是当朝太师卫轻轩。当初满朝文武皆信了慕青易是叛臣的同党,唯有卫轻轩坚持不信,硬是在一天内连上了七份奏章,向先帝替慕家求情。先帝不允,仍旧是执意发落了慕家。
在慕家流放之后,卫轻轩提了勤龙杖上朝,逼着皇帝将因告发有功的苏悉也贬谪到了南岭。
朝中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些纰漏,只要用心查一查,没几个是干净的。苏悉心知自己得罪了卫轻轩,落得个不好,加上有些隐秘阴私,没吭声,卷着铺盖去了南岭。
苏悉在南岭待着,一待就是十五年,他去南岭时就已经不年轻,这么多年过去,早已老态龙钟。南岭气候湿润,到了那边后身体多有不适,苏悉这些年日子恐怕不比在京北的慕青易好过。他一直闷声不响十几年,都没上认罪书,这回终于肯认,却也得益于马上要到的新科会试。
苏悉儿子不争气,孙子却个顶个的聪明。
他长孙才学不浅,说是满腹经纶也不为过,本打算今年会试下场,结果,临出门前,他亲爹跟南岭贵族起了争执,一不小心打死了人。为了救亲爹,长孙便认了这个过错,被南岭贵族关了起来,打算秋后问斩。苏悉贬谪到南岭,不过芝麻绿豆的小官,想救孙子也有心无力。赵秉信在这时候找上了他,以此为条件,只要他认罪,便给他长孙活路。
苏悉写这封认罪书,晚了十五年。
然而此时造成的轰动,比起当年来一点都不小。
先帝时期的冤案,给了天启帝好大一个难题,俗话说子不论父过,他若直白说是先帝的错,难免落个不孝的名声。
可若有冤不申,他如何做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