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承诺一句:“你放心,我们绝不会冤枉了他的!”
小丫头误解了他的意思,听得这话,露出一个开心的笑,跟身后的一个小男孩说:“这个大人是个好官,他说不抓乔大人的,阿弟,你乖,好好读书,将来跟乔大人一样做个好官,娘会很开心的!”
身后的小男孩也露出了大大的笑脸。
这时候赵桐才劝动了周围的人,挤到罗郁和德喜的身边来,他拱了拱手:“诸位大人久等,我家大人正在县衙内,恭候诸位大人。”
“乔大人好大的架子,不过区区七品官,还是戴罪之身,竟是连迎都不来迎我们吗?”钦差中有人冷笑:“该不是准备着跑路了吧?”
赵桐陪着笑脸:“诸位大人误会,不是我家大人不想来,而是诸位大人今日来的不凑巧,乔大人来了箕陵城后,整理内务,还管着一些军务,操心民生大事,也不能不主司县令的职责,因此立了规矩,凡每月初二、初十二、二十二是县衙公审日,百姓家有状要告的,可在这三日里击鼓鸣冤,不必代呈诉状,今日来申冤诉苦的百姓有些多,大人一时耽误了,脱不开身,诸位大人见谅!”
有人哼了一声,还想说话,被人按住了。
德喜细细的嗓音适时的响起:“既然乔大人在审案,我们也去瞧瞧吧。”
皇帝跟前的红人发了话,其他人还想冷嘲热讽的,全住了口。
赵桐悄悄抹了一把汗,领着大家往县衙去了。
就这,他们一路走,身后方才围着他们的那些人还不肯散去,步行都跟着他们呢。
一行人到了县衙,才知道赵桐所言不虚。
此时县衙的公审日,里里外外围了不知多少圈,有些人手里还拿着诉状,是来打官司的。
赵桐开路,领着他们进了门,不过这时候乔明渊在审理案子,没空搭理他们,罗郁和德喜走到门口就没再动,远远瞧着坐在堂中的乔明渊呢。
乔明渊今年已经二十六岁,多年磨砺,看起来成熟又稳重。他端坐在正大光明的匾额下,一身浩然正气,跟堂中明镜高悬四个字熠熠生辉。跟来的钦差们也挤进了公堂上,远远打量箕陵城县令乔明渊。这些人里,不少人都在当年曾经见过那个撼动了大盛柱石的少年天才,那个敢只身一人敲响登闻鼓的状元郎,此时再见,有人心惊,有人感慨,有人欣慰,不一而足。
大家都没吭声,看乔明渊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