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前年的印子钱大案,河西水患贪污案,陇江贩卖人口案……这随便哪一件拎出来,都能让大盛为之抖一抖,换来的当然也是帝王最希望看到的清明。
天启帝对卫太师的欢迎,那真是说不出来的。满朝上下都有眼力见呢,他们上朝需得天不亮起来,在皇宫入厕不方便,连水都不敢喝一口。卫太师跟他们不一样,卫太师想来就来,哪怕快散朝了才来都没关系,说完话,卫太师想走就走,皇帝还得笑着相送。每一次卫太师来上朝,训皇帝就跟训自己的儿子一样,没瞅见皇帝大气都不敢出?
一见天启帝坐得端端正正,得,群臣立即整理衣冠,齐刷刷看向了殿门口。
果然,卫太师的身影出现在那了。
上了年纪的老人,满头银发,脸上的褶皱越发的多、越发的深了,不过卫太师精神很好,走路带风,手里拎着他的勤龙杖,步履坚定的直奔他的位置而去。一品太师,当为群臣之首,他走到文官第一位,站在那儿的太子赵秉凰忙躬身作揖,唤了一句:“太师!”
赵秉凰回到京城认祖归宗,得天启帝封为太子之后,因为皇帝也是卫太师的学生,他作为儿子的总不能越过了老子,跟老子平起平坐,只能退了一步,唤一句太师。
天启帝是太师的弟子,太子也是,按照伦理来说,太子自动降成了卫轻轩的徒孙了。
也因为这个,身份上,没来由的,太子比乔明渊矮了一辈了。
满朝文武跟前,皇帝都要让老太师三分,更何况他这个新晋太子。
卫轻轩点了点头,站在了赵秉凰原本站的位置上。赵秉凰这时候站在他身后也不合适,好在他是储君,在龙椅左下有他的位置,故而拱了拱手,站到了他原本的位置上去。宣王、昭王站的是文官武官们的前排,并不重要,都跟着行了个礼,暗暗在想太师这一次又是为何而来。
人群中,站在第二排的谢允抬起眼,露出了微微的笑意。
在他后面好多个位置的角落里,沈秋池眼中也有些轻快。他前面几个位置的地方站着丁宝林,丁宝林还不知情,脸上露出几分紧张之色。
大家都好奇着,卫轻轩也不含糊,行了个礼,便问:“陛下,北鞍关战事如何?是战是和,诸位可有定论了?”
“还未有定论。”天启帝道。
卫轻轩问:“为何?”
“若战,大盛国库空虚;若和,势必要割地赔款、选公主和亲,朕的公主里没有合适的人选。”天启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