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不阻止袁州接旨,是因为圣旨已经拟了,不接便是抗旨,便是杀头的罪。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打算放任不管,牺牲袁州的女儿。
晏璟想得太简单了,一纸婚约罢了,还牵制不了他。
第39章 ……
“永宁九年,先帝心绪难平,滴米不进,惶惶不可终日,于太平殿驾崩。同日,蛮夷进犯,朝廷内乱,内侍逃窜,掠金银烧宫殿。三日后,大长公主以安掌皇权,驱蛮夷,平内乱……”
林慕站在君屹身侧,斜着眼睛瞄了瞄他手上的《轶闻录》,待看清上面的字时不禁一怔,有些困惑地看向他。
君屹面无表情地看了一阵儿,只在看到晏辞掌权的部分蹙了蹙眉,然后合上《轶闻录》,将它随意地丢在了案上。
“这些事儿王爷不都知道了,又何必去看这种百姓传阅的书籍?”林慕斟了杯茶递给他,碎碎念道,“这种《轶闻录》大多夸大了事实,王爷瞧瞧便好,可别记在心上真当回事。”
“那倒未必。”君屹牵了牵唇角并不赞同,“有时百姓说的,可比宫里说的更准确些。”
有些事儿官员不敢记,须得遮掩下来,可百姓却不一样,他们随口当作茶余饭后的闲谈,亦或是说书人口中的轶闻趣事,旁人听了去,也只当是杜撰的,信不得。
一来二去,反倒是百姓的话更贴切。
“那王爷瞧着如何?可看到想知道的了?”林慕又问。
君屹抚着茶杯望着《轶闻录》,眼神复杂,好半晌才摇了摇头:“没有,只记录了前因后果,没有过程。”
“宫里的记载也皆是如此,当初宫变究竟发生了什么,殿下又做了什么,无人知晓。属下只偶然从些年迈将出宫的老嬷嬷口中听闻一些……”林慕顿了顿,触及君屹探究的目光时接着道,“平定内乱后,凤鸾殿内曾传出女子的哭喊声,整整两日才停,后来皇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扫……”
“凤鸾殿?”君屹一怔。
林慕小声地应了,心里隐约猜到了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这凤鸾殿原是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的住所,据说是因为当初宫变被毁坏了,又因觉得沾染了不详的气息,故而搬入了启和殿,而凤鸾殿如今算是座废弃的宫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