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泪如泉涌,恨极了那个来家里骗吃骗喝的臭道士,若非他胡说,父亲一介书生怎会去了疆场,落得个马革裹尸。
母亲看着跪了一地的孩儿,大的尚未束发,小的呱呱啼哭,终究不忍弃世。病未好便强撑着起来劳作,推着粪车挨家挨户收夜香,雪天路滑,一个上坡路的时候力气不支,连人带车滚落,污秽沁了满身,险些冻死在街头。
他再也读不下去书了。
母亲病得形销骨立,挥着扫帚抽他,却像棉花条打人,一丝也不疼。一边哭的伤心欲绝,说他是唯一的希望,将来考取功名,再来振兴慕容家。
他嗤之以鼻,家国乱世,烽火未熄,礼乐崩坏的世道,连科举都未设,去哪里考得功名?世人皆知新朝皇帝是个草寇匹夫,南边的两个小朝廷兵强马壮,大有卷土重来的气焰,以后还不知是谁的天下,书院的学生大多弃笔从商了,他一个缩在角落的旁听生,做的什么宰相梦?
第二日开始,他将皮绳勒在身上拴着粪车,沿着狭街曲巷收污秽,风里雨里,肩上勒出了血痕,还未结了痂,又勒出了新的,重叠在一起,成了条条状状的乌青疤痕,白皙的皮肉变得粗糙,手臂上练出了强劲的蛮力,手掌也生了粗茧,磨的溃破了,结了血痂,偶遇见书院的同窗,笑拿石子掷他,骂一句:“臭倒秽的!辱没斯文!”
他停下擦擦汗,哂笑一声,继续拉着粪车走,每家掏一个马桶两个铜板,一天下来可以赚二三十个铜板,购得几斤芋头和黍糠,足够家人一天的嚼谷。
那时他只有十四岁。
世情薄,人情恶,唯有将心膛磨砺出坚硬的盾。
等攒出积蓄来做个小生意,他想,这一生也就如此了,只要娘和弟妹们不要挨饿受冻就好。
就这样过了三年,他认识了一个女子。
第34章 绿杨芳草长亭路(1) ……
那是西巷胡同的一个四合小院,住着一对母女,他收了几回夜香才知道是知县的外室和私生女,知县为人风流,外室多如牛毛,这里的是一个红倌歌妓,每回见他总是绣帕捂着鼻子,远远扔来两个铜板,浓妆艳抹的脸上脂粉味浓烈。
那时的他已长成个唇红齿白的少年,颀长笔直,自小的教养不驼背不耸肩,整个人松清竹瘦,加之腹有诗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街坊四邻渐渐摒弃了嫌恶,对他热爱起来,走在门口会递个烤窝头或一碗温茶,打趣他两句,还起了个“侧帽小相公”的雅称。那少女比他小两岁,梳着双丫髻,雪肤花貌,总爱穿粉色的衫子,坐在院子的廊下手里捏一枝木芙蓉轻嗅,一双清莹莹的眸子如初生小鹿,怯生生眨动着,总有不安在里头,杏腮彤云,竟与那花色一般无二。他远远一望,心跳骤然急促,耳根烫的不像自己的。
那是唯一个,见了他不会捂鼻子的女孩。
那天刚进了院便劈啪啪下起了雨点,歌妓不在,只有她和一个年老的仆人在家,老仆心眼好,让他在廊下躲完雨再走,进屋为他倒了一碗水便去忙别的事了,少女倚门而立,身形盈盈,柳腰纤纤,穿着粉衫罗裙,鼻尖朝地,捏着帕子不敢抬头,脸颊浮着两朵云霞,连耳根都是红通通的,与那耳垂上的红玉髓相差无几,衬的一截小颈如雪藕新荑,云娇雨怯,美丽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