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曼笙不懂,侧头问道:“花灵?是什么?”

馥儿的衣着她不曾见过,霜玉长裙像是很久之前的服饰,裙摆上皎白的暗纹流光溢彩、若隐若现。她想去触碰,却没想到手直直穿过了馥儿的身体。

陆曼笙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屋外一阵喧闹,是哀号哭泣和杯盏摔落的声音。

陆曼笙咽了咽喉咙,已经没有了痛觉,身子似乎也轻快了起来,原本干涸的唇瓣也没有了不适。她怔怔地看向馥儿,轻轻地问:“馥儿,我是不是要死了……”

馥儿闻言,点点头。

“是啊,你马上要死了。”

第一章

扬子江顺流向东,是山明水秀、鱼米之乡的江南。从建康城走水路行船一日便能到恒城,恒城河道直通海口,商船路客络绎不绝。整座恒城,因着外来贸易变成了江南的膏腴之地。

民康物阜,盗贼衰息,这样的形容最是贴切。

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恒城的西北口便有条胭脂巷。

胭脂巷原本叫杨柳巷,明朝时著名的临恒梨园原先就在此处营生,因巷子口种了两棵柳树,所以得名杨柳巷。清兵入关以后,北方的商贩就将京中有名的莳花书寓搬到了恒城,将废弃的梨园改成了风月场所。杨柳巷子周遭本就有些秦楼楚馆,都被莳花书寓收入旗下,所以杨柳巷的生意越做越好。姑娘们将妆发梳洗用的胭脂水泼洒在门口,巷子整日里都弥漫着脂粉气息,久而久之杨柳巷就改名叫了胭脂巷。整条街都是秦楼楚馆的营生,因而闻名江南。

当然巷子里这些楚馆营生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最高处那灯火通明的阁亭就是莳花楼。莳花书寓终日宾客盈门、高朋满座,楼中的姑娘非同一般——花容月貌不说,更是柳絮才高、博古通今。连弹曲的女乐都是特地从苏州找的老师父教的手艺。

此时刚刚日落西斜,就有喝得昏醉、衣着光鲜的恩客立在莳花书寓三楼的长廊中,嚷嚷道:“听说天阁的青鸳姑娘与早年那位回乡嫁人的花魁香君姑娘有几分相似。今日不论姜妈妈如何开价,我都愿一掷千金见上一面!”

那珠围翠绕、浓妆艳抹被人称为姜妈妈的妇人,抚着鬓侧的绒花赔笑道:“青鸳姑娘今日已经有客人了,真是对不住李少爷,我们再送一壶酒赔罪。”

李少爷肥头大耳、满面红光,一看就是长年流连欢场、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此时还未到申时就已喝过几盏酒,醉意上头。被姜妈妈拒绝,他顿时就拉下脸来,不满道:“谁稀罕你们的酒水。那是什么人,出多少银两,本少爷出双倍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