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谢煌来叶家,叶老爹就会向他打听镇上的私塾和学堂,也曾经亲自去千叶镇实地探查过,却还有些拿不定注意。
千叶镇上有三家私塾,还有方员外家出资办的一所学堂。
通过了解,叶老爹觉得各有千秋,当然被他最看好的还是谢煌曾经就读的私塾。
谢煌没能读出来,并不表示私塾的夫子没能耐。
千叶镇这些年出的秀才,多数出自这家私塾。
当然这家私塾的束侑也是千叶镇所有私塾和学堂中最高的,另外夫子对前去求学孩子的入门考试和要求也相当严格。
叶老爹在心里默默盘算起家里现有的银钱,除去家里必须的开销,现有的银钱担负两孙子上私塾的确有些困难。
不过……
叶老爹将目光投向小院外坡地上种的一棵棵果树,心里终是打定主意。
送两个大孙子进学的事不能再拖了,将能稍微往后推的开销尽量先往后推一推,赶在私塾秋季扩招的机会将他们送去读书。
叶老爹这样想着就更闲不住了,放下手中的烟袋,站起来就往摆放农具的角落里走去,他打算拿上锄头去地里看看。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果子陆续成熟,他得提前安排好摘收时间。
通过在千叶镇当二掌柜的谢煌,叶家的果子除留下叶深和林婉特别指定的几棵葡萄树的葡萄没被预订出去,其他的果子都已经找好了下家,只待果子成熟送去千叶镇即可。
这样做自然有利有弊。
好处是叶家摘了果子不再不需要自己进行销售,省事省心又完美避开“商”这个字。
弊端则是价格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