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邵真真的左边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封已经拆开的信,信纸被水泡透了,字迹很模糊,什么也看不清。
纺织厂早就停工了,她日日无事可做,只好将这封信晒干了,翻来覆去地看。现在的她和某些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专家做一样的工作,像剖析密码一样剖析文字,她对待它珍视如同那些珍贵的书简。
赵逢秋终于从里面读到只言片语。里面提到了邵游光的名字,还有一段她勉强认出来,写信的人说,真真,你以后也来北京吧,你哥虽然…,但……跟我说,真真是一定要走出去的。
于是赵逢秋知道写这封信的应该是那个曾经喜欢往他们家跑的女孩子,她和邵游光一道去了北京,好像是叫祝晓虹。
祝晓虹是个很好的姑娘,可是他儿子不能喜欢啊。赵逢秋想着,这时候才第一次因为邵游光对他坦白的这一件事感到确确切切的难过来。
以及,邵真真一定要走出去的,邵真真走到哪里去了呢?
赵逢秋看着十六岁的紧闭双眼的女儿,她始终想不明白。
回家的这一程,邵游光怀着怎样的心情早已经无从追述。
他还无暇顾及听见季翦声音的喜悦,浑身的血液就被凉透了。他从哈姆雷特一下子又被扯到了那些好像已经离他远去的生活里。
淮河日日从眼前流过,那曾是他们最快乐的地方,是他们的家园。他们在这样的河流里偷偷酝酿生长出喜欢或者别的什么情绪。如果让他介绍自己的家乡,他一定会这样做开场白,我的家乡是淮河边上的一座小城,是个不南不北的地方。
可是去他妈的家园,有朝一日家园吞噬家园,他又有谁来怨呢?他将精神寄托在家园,他只能恨自己的家园。连带着打电话给他的季翦他也觉得讨厌起来,为什么非要是你来打给我这个电话呢?你凭什么跟我讲最坏的胡言乱语。
什么叫真真没抢救过来?
邵真真好好的,上个月还给他寄了封信。信中大放厥词,说自己越来越来漂亮了,现在是班花。邵游光懒得理她,拍期末大戏又忙得很,这封信还一直搁置着没回。
他刚好在学文本释意导读的课程,却仍旧反应了好几秒,什么叫没抢救过来?
人类的语言确实博大精深,但几个字怎么能够表达生与死呢。
邵游光辗转回家的这一路都不容易,火车很多次因前方铁轨摧毁而停住。等他终于回去的时候,洪水已经得到了好的控制。整个城市像一页飘摇的白纸,被夹在顶楼的晾衣杆上,将干未干,皱巴巴地成了一团污秽。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白的面对死亡,原来没有任何哪一出戏剧可以把这个现实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