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少爷乐则煦恨恨扬拳,被父亲四老爷瞪了一眼。
十三刚考下秀才功名,这是他头一回参与书房议事,少年人激动了些也在所难免。
四老爷缓声说道:“当务之急,是咱们家多派些人手日夜巡视,粮库和庄子都要仔细巡查,万不能出现江宁的事儿了。”
这话说了和没说一样。
乐老太爷没理会四老爷的茬儿,也没问二老爷如何,直接越过乐家一应男丁看向乐则柔,“七姑,你说说。”
各色的目光落到乐则柔身上,她清清嗓子,起身轻声说,“回祖父,四伯父说的有理,是该多防范些。
至于别的,孙女倒是觉得六皇子倒不是行昏招,他这出粗中有细。”
“说说看。”老太爷混浊的双眼闪过精光。
乐则柔应是,“六皇子无母族妻族,没有世家助力,他也求不来世家襄助。他想成事,要么得兵权,要么得君心。”
“永昌八年后,”她顿了一下,“永昌八年后郑林两家覆灭,今上启用冯子清卢正清之辈,正是想削弱世家。”
“六皇子想得君心,最好最快的法子就是重创世家,而今日将世家颜面踩在脚下就是他给当今的投名状。”
乐则华扬声打断她的话,“七姑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开国之初□□皇帝订下君臣共治的规矩,不可废宰相写进天宪。且自古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们哪儿就到了眼中钉肉中刺的地步?”
同辈兄弟不少这样想的,这时也附和着微微点头,乐则华见此更加自信,向老太爷拱拱手。
“这次江宁之祸,大抵是六皇子少年人屡屡碰壁抹不开面子,一时愤怒罢了。七姑深闺女流,总容易想多了些。”
乐则柔被人说“想多了”也不恼,她等乐则华说完才笑吟吟道:“君臣共治的国典不假,但一代代皇帝过来,不被世家掣肘也是真。江南土地十之八九归为士族所有,朝中官员极少寒门出身。
如今天下太平无战事,偌大朝廷尽是文官天下。皇帝看着各路官员同气连枝,不可能不急。二皇子在工部理事,前年三皇子插手了春闱,六皇子之前在兵部历练,皇帝正想法子往各处塞皇族自家人巩固皇权,这些就是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