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传过后,莫熙儿被专人带入太后寝宫,一进门,她便立刻端跪正堂:“民女莫熙儿,向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来吧。”太后出乎意料的没有为难她,而是坐在小几旁边,翻看着桌上的佛经,摆摆手,便让她过来。
莫熙儿放下心里的疑惑,埋首走近。
“莫姑娘初进宫便昏倒了,身子可还好?”太后娘娘没有看她,只是自顾自的翻看书页,声音听不出是喜是怒。
莫熙儿连忙行礼:“是民女福薄,见到天家威严,难免自轻,在太后面前失仪,还请太后娘娘降罪。”
“罢了罢了。”太后娘娘仿佛很满意她的说辞,摆摆手,不甚在意的说道,“你是哀家请来的贵客,哀家怎会因为这点小事便降罪于你,不过太医说你后背一身伤口,究竟所为何事,难道还有人能越过夜府铜墙铁壁行刺不成?”
终于问道这里了,莫熙儿早在醒来之时便知道,这伤痕累累,一定会被太后知道,到时候要如何解释便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倘若据实相告,只怕太后不一定信任自己,还会落人口实,但倘若不能全然相告,又该如何自圆其说?
好在一路走来的时候,她便已打好腹稿,当下便跪倒在地:“绝非行刺,这都是熙儿不懂规矩,惹怒了老夫人,才会被老夫人责罚。熙儿自知身份低贱,不能与明月争辉,也不敢心存妄念,多谢太后娘娘垂爱。”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太后娘娘说了两句佛偈,脸上的神情也多了几分柔和,莫熙儿这一身伤口如何而来,她的人早已调查的一清二楚。
只等着看她如何解释,倘若她心有怨怼,将所有责任推给夜府老夫人,那自己定不能让这女子亲近皇帝,成为宫中祸害。
但她口口声声都不曾为自己辩驳,反而对江玉礼敬有加,倒叫自己惊讶了些。
莫熙儿不懂佛语,但她感觉得到,太后娘娘这番话并无恶意,至少在此刻,没有。
但她没有忘记今日无缘无故被带进宫来,太后给自己的下马威,思前想后,问题根源只会出现在皇帝身上,所以她只能自轻自贱,表明立场,不会攀龙附凤,也好叫太后娘娘放心,因此颔首:“民女受教了。”
太后娘娘看了她一眼,保养得宜的脸上不见风霜,只是一双上挑的狭长凤目,带着执掌生杀大权的杀伐决断,令人不寒而栗,但是倘若她愿意,便可叫人如沐春风。
“你是个难得的聪明人,哀家无意与你为难,只是身为女人,太多事情身不由己,夜星辰那孩子也算是哀家看着长大的,对你的心意如何,想必你不会不知,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