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怎么知道凶手要看他的笔记?高冈思路有些打结,问了在场同事关于现场的取证情况,得到的结果是:除了遗书以外,林颉知身上还找到了纸笔,以及一支胶水。
他试着做推测:“假设林颉知写这个求救信号时,不巧被凶手发现,凶手要看,他只好用随身带的胶水将那一页黏起来。”
“而且,”他补充,“根据法医给出的报告,孟冠礼的死亡时间比剩下十二名考古队员的死亡时间早半小时,就是说凶手在杀害孟冠礼以后,有人从宿舍过来,凶手继续杀人,留下林颉知一人在库房。这期间凶手又去到队员宿舍行凶,这半小时,足够林颉知在库房做一些事”
林颉知是宜昌人,那里曾经拥有过以鱼做陪葬的远古文化,所以,他在库房做的事,或许就是将孟冠礼的尸体进行二次摆放。
然后留下了他的指纹对了,说得通了。
第50章 山洞墓葬
高冈继续:“等到他做完这些事,开始写求救信号时,凶手正好回来。”
凶手果然没发现林颉知的秘密,带着他离开以后,在附近那片空地上,凶手将不方便带走的陶器留在那里。林颉知趁此机会把笔记留下,藏在杂草后面,期望着警方能从里面找到线索。
可是,为什么凶手不当场杀死林颉知,非要把他带走,到这陈家村才勒死呢。
还有一点,林颉知为什么要伪造陶器花纹,又为什么会死在陈晓冬屋后?杀他的人是不是陈晓冬?如果是,那么绑走三个孩子的也是陈晓冬吗?他的目的何在?
高冈的大脑飞速运转,所有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理不出头绪。失踪的孩子、考古队血案、消失的瓮棺、草地里的林颉知、今年出狱的陈晓冬,以及大乌树势力
好像有什么呼之欲出,可是还缺条线,能把这些都串起来的一条线。
电话铃响,是陆清野打的,高冈接起来:“是有进展了么?”
陆清野隔着电话听筒问:“半地穴房屋的中间,有一个人形土坑,是么?”
是有一个,没有错。高冈作了答复。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陆清野说:“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